舟山網資訊:
長白鄉機關干部下塘幫助傅學軍撿蝦。
定海區長白鄉大滿養殖場大批南美白對蝦突遭凍死,為了不讓養殖戶的財產受損,長白鄉40多位機關干部冒著寒風直奔蝦塘組織搶救
12月4日,記者在定海區長白鄉大滿養殖場看到,大大小小六七十只蝦塘正在放水、清淤。同行的鄉干部說,修整后,來年才能育出肥肥的蝦子。焊接鋼管的,搭建大棚的,民工們干得熱火朝天。可誰能想到,就在幾天前,這里發生的一場災難差點壓垮了整個養殖場,也差點壓垮了場長傅學軍。傅學軍在接受采訪時說:“如果沒有鄉里干部的幫助與鼓勵,我傅學軍真的完了!”
一網撈上來,9只蝦7只死
2009年11月21日,星期六,傅學軍恐怕這輩子都不會忘了這一天。早上7時,墻上溫度計的指針指向了7℃,養了6年南美白對蝦的傅學軍心頭一沉:南美白對蝦的過冬溫度不能低于8℃。來不及穿上棉衣,傅學軍就直奔蝦塘。一網撈上來,果然9只蝦里面有7只已經凍死了。再撈一網,還是沒見幾只會跳的。
傅學軍一下子懵了。這些南美白對蝦凝聚了他多少心血,養它們簡直比養自己的一雙兒女還上心。今年一年,光補蝦苗就補了8次。每天早上,一只蝦塘一只蝦塘看過去,看見蝦仔在陽光下跳躍,心中有說不出的樂,就像當初看著孩子會爬了、會走了、會叫爹了。
“原來想這些蝦至少能賣到十五六元一斤,萬萬沒想到今年島城的冷空氣來得這么早,持續時間又特別長。大大小小六七十只蝦塘,未捕撈的蝦還有140多噸啊,一切都完了!”傅學軍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走回辦公室的。他癱坐在椅子上,說不出一句話,也不知道該如何應對眼前的一切。
鄉里所有干部忙了整整兩天
長白鄉黨委副書記孫繼達,第一個沖到現場展開救援。
發現蝦死后,傅學軍的妻子馬上給他打電話:“孫書記,蝦死了,全都凍死了。”接到電話的孫繼達立刻鉆出熱被窩,顧不上吃飯,披上衣服就打車往長白碼頭趕。到了大滿養殖場,他邊查看邊用手機向鄉黨委書記、鄉長匯報情況。又吩咐先后趕到的村干部,立刻準備物資、召集人員,組織打撈死蝦;讓養殖場小冷庫全力制冰。
凍死的蝦都沉在池底,普通的圍網沒法網到蝦。孫繼達讓養殖場的工人馬上趕制捕魚用的拖網,連泥帶水從池底打撈已經凍死的蝦。按正常起捕量,每網應該有一兩千公斤。但現在,每網只有幾百公斤。拖蝦、撿蝦、冰蝦,這一天,孫繼達和村干部一直干到了第二天凌晨2時。
天災,考驗著政府的應對能力;非常時刻,詮釋著黨和政府是人民堅強主心骨的全部內涵。長白鄉政府以對人民生命財產高度負責的態度,迅速啟動應急預案,演繹了一場保護人民經濟財產的感人故事。
“請馬上到單位上班,撿蝦。”長白鄉網絡平臺用短信通知了所有能聯系上的機關干部。周日一大早,鄉里的通勤車在定海城區繞了一圈,接上了所有鄉鎮機關干部,趕往大滿養殖場。
黨委書記、鄉長、社區干部、今年剛招進來的大學生,40多位鄉干部,帶著雨衣、雨褲、雨靴,以一副抗洪搶險的姿態匆匆趕來。
幾臺大功率水泵一刻不停地從蝦場往外抽水,蝦場見底了,黑色的塘底上密密麻麻到處是凍死了的蝦。那情景,令現場所有的人不忍卒睹。
“老百姓的財產受到了損失,這就是災情!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盡最大可能減少損失。”鄉黨委書記林劍彪說完后,第一個跳進了塘里,黑泥立刻沒過鞋幫。“來,給我個桶。”說著就俯下身去開始撿蝦。
年輕力壯的小伙子負責搬運;有技術的熟練工負責打冰;分管工業口子的干部馬上聯系渡輪,保證運輸通暢,并負責押車把蝦送往定海的冷凍廠。搶救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
還有三個月就要退休的老同志傅岳定,從一大早開始,就搬運著裝滿蝦的塑料箱。雨水流進脖子里,泥水灌進袖筒里,頭發濕了,衣服濕了,鞋子濕了,可他的腳步一直沒停下來。
第一回干這種活的十幾名大學生干部,雙手被蝦扎得鮮血淋漓,沒一個人抱怨。寒風中,他們在黑泥中一步一步地挪,一只一只地撿,忘記了疲勞,忘記了疼痛。每一個人的心里都只惦著一件事:多撿些,撿快些,養殖戶的損失就能少一些。
四周的鄉親也聞訊趕來,他們說:“鄉里領導無親無故的都來了,阿拉咋能勿來?過年過節時,傅學軍從不忘記阿拉,送這送那的,就像一家人。今天,家里人有難了,阿拉當然要來幫。”蝦場里的人越來越多,下午時分,一箱箱的死蝦在岸邊堆成了一座小山。
全鄉40多位機關干部在蝦塘里干了整整兩天,撿起了60噸死蝦。
有他們在,我什么都不怕
12月4日,記者在定海見到了準備去和溫州商人簽訂飼料合同的傅學軍。“飼料還要買,對蝦還要養,日子還要過。”災后的傅學軍,出人意料地堅強。他告訴記者:“去年買飼料的錢還沒有付清,只能打欠條。另外,建大棚、買蝦苗,至少還有400多萬元的資金缺口。”他初步估算了一下,這次災難給他造成了300萬元的損失。
300萬元!意味著傅學軍不僅一整年顆粒無收,還要賠上飼料錢、蝦苗錢和養殖場里40多個工人的工資。
是什么給了他大災過后重新站起來的信心?
他說,出事后,他在辦公室里呆呆地坐了兩天。當他來到蝦塘時,那一幕讓他瞬間淚流滿面:黨委書記林劍彪站在黑泥中,吃力地往上遞裝滿蝦的塑料箱,鄉長竺銳航在岸上拉著粗繩往上拽箱子。幾十位鄉干部,一大群鄉親和工人,都滿身泥水地在干,甚至都沒有發現站在旁邊的自己。
傅學軍說,正是他們給了他繼續生產的勇氣與希望。有他們在,我什么都不怕。
雖然大滿養殖場遭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但長白鄉干部群眾眾志成城、奮力抗爭的精神昭示著另一場戰斗的勝利。目前,大滿養殖場面積約20畝的大棚已經開始搭建,估計在明年3月份就可采用大棚養殖了。書記、鄉長不時到養殖場查看蝦塘消毒、清淤情況,詢問大棚搭建進程,并積極為傅學軍明年如何爭取貸款出主意、想辦法,還一次次鼓勵傅學軍,不要太擔心,一定要挺住,還有我們大家呢。
“感謝鄉干部,感謝好心的鄉親們。有他們在,我不是孤立無助的。現在多想也沒有用,希望明年是個好年景吧。”傅學軍笑著說,然后急匆匆地轉身離去。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