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北省水產局資訊:自2007年推行健康養殖以來,湖北省生態健康養水產殖發展迅速,養殖規模由2007年的300萬畝發展到2009年的500萬畝,增長了67%。
一、以池塘改造為突破口,狠抓板塊基地提檔升級
大力開展池塘生態環境修復,將養殖池塘標準化改造作為推進健康養殖的重大措施,突出板塊基地連接,建設高標準板塊基地,提高精養魚池綜合生產能力和規模效益。一是按照“小改大、淺改深、低改高”原則和“水深3米、水泥護坡、水電路配套、漁業機械齊全、有養殖用水處理設施”的標準,大力開展精養魚池改造。2009年,水產品產量2萬噸以上縣市完成精養魚池改造1萬畝,全省完成高標準精養魚池改造面積100萬畝,每畝精養魚池單產提高50公斤。二是狠抓板塊基地提檔升級。按照“集中連片、排灌配套、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的要求,著力抓好板塊核心示范區建設,主攻板塊基地連接,擴大板塊基地規模,提升板塊檔次,加強板塊養殖基地水電路和養殖設施配套,擴大板塊基地輻射帶動作用。2009年,每個水產大縣和板塊基地建設縣市新建2個5000畝的集中連片板塊基地,全省新增高標準板塊基地50萬畝。
二、普及健康養殖模式,提升健康養殖水平
大力推廣普及水產健康養殖技術,全面提高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率和應用率,提升健康養殖水平。各地以全省主推的十大品種和十大技術為基礎,根據本地實際,篩選適宜的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尤其是以小龍蝦野生寄養、“18221”模式、蝦蟹混養、魚藕共生、多品種套養、種青養魚、種草養蟹、網箱養魚等多種生態健康養殖模式為重點,普及健康養殖模式。2009年,全省種青養殖面積達280萬畝,增30萬畝;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原料備案基地、無公害水產品生產基地、板塊核心示范區基本實現標準化健康養殖。全省2.2萬個漁業科技示范戶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率達到100%,輻射帶動戶健康養殖技術普及率達80%,全省健康養殖水平顯著提高。
三、制定《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提高標準化健康養殖水平
按照“一個主推品種、一項關鍵技術、一套操作規程標準”的要求,推進水產標準化生產。不斷完善養殖標準化體系建設,提高標準應用普及率。以普及《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為重點,狠抓水產養殖用藥管理,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將《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作為水產養殖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標準,加強對影響水產品質量安全影響因素的評估能力和控制能力,在水產養殖中執行HACCP等質量安全管理制度。2009年,省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采標率和規范用藥率達100%;水產大縣和板塊基地建設縣市《水產養殖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普及率達90%。
四、狠抓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擴大健康養殖規模
一是鞏固現有部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成果,進一步提高建設標準,強化養殖生產和產品質量管理,全面提升健康養殖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二是積極申報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嚴格按照《湖北省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管理辦法(試行)》要求,規范管理,進一步擴大健康養殖規模。2009年,各地共申報省級以上健康養殖示范場160家,省局擇優向農業部申報了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65家。這是湖北省首次開展省級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設,也是全省創建部級健康養殖示范場規模最大的一年。
五、加強投入品管理,提高水產品質量
今年,湖北省根據農業部統一部署,在全省深入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活動,全省上下圍繞水產苗種、投入品使用等重點環節,把苗種生產單位、無公害生產基地、健康養殖示范場、出口原料備案基地等重點生產基地,全面實行“三項記錄”制度,100%納入了監管范圍。加大對水產品藥殘檢測力度,嚴厲打擊違規使用禁用藥物的行為,強化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特別是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暨標準化生產工作會議的召開,進一步明確了深入開展水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的關鍵措施,對順利實現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全省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呈上升的趨勢。
六、搞好培訓,促進漁民增收致富
為進一步提升科技服務能力,湖北省建立健全健康養殖技術傳播渠道,加強漁業科技入戶專家和技術指導員隊伍建設,完善科技人員獎勵機制。大力開展漁業科技下鄉活動,重點搞好技術培訓,突出健康養殖和規范用藥主題,提高漁民科技素質和養殖水平。建立健全科技入戶長效機制,強化服務措施,全面落實漁業科技入戶各項工作。2009年,湖北省水產局先后五次組織專家和科技人員在應城、孝南等地開展科技下鄉活動,累計宣傳培訓水產標準化技術、規程達10萬人次,發放宣傳資料12萬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