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報資訊:
從11月中旬開始,發生在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大暴雪,對于養殖戶程道成來說差不多是滅頂之災。
在長治市郊區馬廠鎮臨漳村漳澤水庫旁,有一座全省最大的鲇魚養殖基地,程道成是這里的負責人。這場暴雪后,他瀕臨破產,他的全部"家當"--十多個魚塘的16萬斤鲇魚,全部被凍死。
16萬斤鲇魚一夜被凍死
12月10日,記者在程道成的魚塘旁見到他時,他正穿著膠鞋將一簍一簍的死魚從魚塘里挖出來塞進編織袋。編織袋不夠用了,只好把魚堆在了岸邊。岸邊成了一條"魚路",踩上去"吱吱"地響。"一夜之間,真的就是一夜之間……"程道成一開口,卻是如囈語般的重復。他說,上個月的那場大雪,他提前也有些準備,但養魚已經二十多年的他沒想到雪下得那么快。"中午的時候,我就去弄大棚上的雪,大棚里養的是魚苗,但清理的速度根本趕不上雪下的速度,我掃了沒一半,雪就下了半尺厚。"程道成說,因為知道鲇魚是溫水魚種,當初他從福建老家來山西這個寒冷地區養魚,看重的就是漳澤電廠排出的溫水。"晚上的時候,我還給財神爺拜了拜。"他指著簡陋屋子里那尊最光彩的坐像,"希望能少點損失,第二天雪能停了。"
次日一大早,他起床拉開門一看,漫天飄揚的還是鵝毛大雪。他呆住了,老婆程愛蘭跑到魚塘邊一看,也傻了。那些平時在岸邊就能看到的游動的鲇魚群,已經全部沉到了塘底。
災難沒有就此停止。除了8個露天魚塘外,4個大棚魚塘塌了3個,整齊的大棚被倒塌的建筑材料戳得千瘡百孔,魚苗也死了一大半。
一下子又回到創業前
臨漳村從上世紀便成了長治市遠近聞名的養魚生產基地,如今全村有許多魚塘。程道成是2003年來到這里的。作為中國養魚基地的福建人,他決定在這里干一番事業。他承包了二十多畝地,簽了10年合同,然后開始一點點建設。"這些年,他們兩口子算是真下工夫。"臨漳村一位村干部說,程氏夫婦沒有雇人,硬是自己一點一滴把魚塘建設起來了。"按理說,這些年能回本了,但這次又全賠了。"
到今年,他們的魚塘已成為山西省內最大的鲇魚養殖基地。可是現在,不僅今年的收入全部化為烏有,更重要的是,資金鏈斷了,鲇魚養殖基地成了一個空塘。
程愛蘭告訴記者,幾年來他們前前后后投入了近40萬元,但這次,光魚就損失了40萬元,一下子又回到了創業前……鲇魚凍死后,不值一文,他們只好把這些死魚打成魚漿,當作飼料來喂小魚苗。
來到長治養魚已有6年,但程道成夫婦回家的次數卻是屈指可數。他們住在魚塘邊自己搭建的5平方米的小板房內,兩個孩子一個正在讀大學,一個還未成年。每年春節正是鲇魚育苗的關鍵時期,已經3年沒有回老家的他們,本來準備今年回家看看孩子,但現在只能繼續籌建新魚塘了。"我沒和孩子們細說,我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看著滿塘的死魚,這個走南闖北多年的漢子掩面而泣。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