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楚天都市報資訊:很多人喜歡吃魚,可有些魚身上的土腥味會使魚肉味道打折扣,掃人胃口。記者昨悉,省農科院科研人員的一項研究課題,不僅搞清楚了淡水魚的土腥味是如何產生的,同時還研究出了土腥味的脫除技術。這對喜歡吃魚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該項研究是由省農科院農產品加工與核農技術所與美國奧本大學合作完成。據研究成員廖濤博士介紹,他們通過對鰱魚進行研究發現,魚體內的土腥味物質主要來源于魚體內不飽和脂肪酸的降解,以及魚生存的水體中土臭素和二甲基異冰片兩種物質的脂溶性富集作用,而這兩種物質都是水中藍藻和放線菌的次生代謝物。
同時,研究人員通過加入一些食用的抗氧化劑,成功開發出兩種安全有效的脫除土腥味物質的工藝技術,目前該技術已申請國家專利。有關研究成果,近日還通過了省科技廳組織的成果鑒定。
據悉,湖北是我國最大的淡水商品魚生產省份,去年全省產量達350萬噸,但魚身上的土腥味去除這一難題一直沒有徹底解決。上述除腥技術的誕生,有望提升我省淡水魚加工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