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昭通新聞網資訊:金沙江水體渾濁度大,水溫低,溶解氧含量高,水質良好。在金沙江進行優質魚類網箱養殖,養殖的水產品質量好,可與金沙江內天然魚類相媲美。為開發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水域資源,促進綏江縣水產業的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優質水產品。中城鎮大沙村王其元通過到四川宜賓水產研究所學習、培訓,掌握了“網箱養魚技術”。 在該縣金沙江邊進行網箱養殖大口鯰試驗,已連續幾年獲得成功,并帶動了金沙江邊長期以捕魚為生的4戶漁民加入了網箱養殖行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該縣現有網箱養殖戶5戶,其中:大沙村4戶,會儀鎮1戶,從業人員20人,其中:養殖技術人員5人,養殖漁船2艘,綜合管理漁船2艘,養殖網箱50多個,面積300多平方米,年產量15噸,產值60萬元,銷售收入90萬元。
得天獨厚的網箱養殖環境
金沙江下游在該縣境內全長100公里左右,2012年向家壩水電站建成蓄水,形成了面積95.6平方公里的庫區,綏江縣境內的水域面積占庫區總面積的70%左右,總庫容超過50億立方米。庫區兩岸山清水秀,植被良好,支流眾多,水流平緩,水中溶氧充足,沿途及上游無任何工業污染源,特別是會儀溪、黃坪溪、犇溪、大汶溪、小汶溪等相對靜止的支流、庫灣水域,水質好,氣溫適宜。具備得天獨厚的優良水質條件,對發展網箱養殖十分有利,是網箱養殖的天然寶地 。
有成熟的“網箱養魚技術”:網箱養殖技術,是1991年由美國傳入,1994后在黃河、長江流域開始推廣應用,三峽庫區形成后,在庫區的許多地區開展了網箱養殖試驗示范,結果獲得成功,養殖戶獲得較好的養殖經驗和良好的經濟效益。2006年初,大沙村王其元等人到四川宜賓水產研究所學習“網箱養殖技術”,并將其引進到中城鎮大沙村漁家灣試驗,獲得成功,帶動了江邊長期以捕魚為生的5名漁民加入了“網箱養殖”行業,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網箱養魚、網箱建造技術和經驗。
有較好的群眾基礎。該縣共有網箱養魚示范戶5戶,示范養殖面積300多平方米。基本掌握網箱養殖大口鯰魚的養殖技術, 5戶網箱養魚示范戶都是早年靠打魚維持生計的,由于前些年無止亂捕,亂炸,強電擊等毀滅捕殺,致使金沙江魚類很多種群的滅絕,靠捕撈天然江魚養家難以為繼,而加入到了網箱養魚開發行業。
網箱養殖正在成了庫區移民的一項新興產業
在有效保護向家壩水電站庫區水域環境質量的前提下,如何利用向家壩電站水庫形成的大水域,特別是在支流、庫灣等相對靜止的水域,開展“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技術” 試驗示范,取得成熟經驗后逐步推廣應用,是實現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有效途徑;是將庫區自然水域資源轉變為生態養殖產業資源的一大舉措,是提高漁業科學技術水平的具體體現。在庫區水域面積占70%的綏江,發展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可以緩解庫區移民就業安置難題,向家壩電站建設竣工投入生產,綏江縣是主要庫區,大片田土將被淹沒。根據省政府關于“綏江移民搬遷以后靠內遷為主”的要求。按照庫區移民后靠安置提出的:“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三大原則,庫區移民再就業將成為地方黨委、政府十分緊迫和重要的任務。因此,有計劃、有目的組織庫區移民開展“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技術”的應用與研究,是實現庫區移民安置“三大原則”的必然選擇,是庫區移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在現有“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技術”的基礎上,探索金沙江優質大口鯰魚的生活習性。研發出與金沙江天然魚肉質相近,生長快的優質大口鯰魚,并總結整理出一套適應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技術,更好地為網箱養殖戶乃至網箱養殖產業開發提供技術保障,為廣大庫區移民尋找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科技致富道路,對保護金沙江魚類資源,維持生態平衡和向家壩電站建設庫區移民安置及快速致富都具有非常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實施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可以提高國土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起到不占用耕地,借水還水,一水多用的效果;能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不用遠走他鄉尋求活計,又能發展地方產業增加收入;充分利用庫區天然水域資源,變資源優勢為商品優勢和經濟優勢,也是解決庫區移民就業安置,早日致富、持續發展地方產業開發的有效途徑;可以滿足廣大消費者需求,促進餐飲服務業發展,形成品牌效應。
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養殖規模小,品種單一。綏江縣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現僅有5戶,占全縣農業戶數的0.015%,養殖網箱50多個,面積300多平方米,戶均僅有60平方米,年產量15噸,產值60萬元,占全縣農業總產值0.19%,占全縣漁業產值13.64%,總收入90萬元,占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2.85%。只飼養了大口鯰魚一個品種,沒有掌握其它魚類的養殖技術,且養殖的大口鯰魚主要是供其自身發展餐飲業,沒有打開廣闊的市場。
養殖技術不夠成熟。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的網箱密度小,容易堵塞泥沙,造成水流不暢,養殖的魚容易生病。但網箱密度過大,水流暢,養殖的魚又容易跑失。在網箱的制造、飼養技術、疾病防治等方面還有待于改進,對大口鯰魚魚苗的人工繁殖培育技術還不夠成熟,還沒有掌握金沙江江團、大鯢(娃娃魚)人工繁殖培育技術。
網箱養殖技術支持力度較弱。目前,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的技術主要是到四川宜賓水產研究所學習養殖技術和養殖戶探索飼養經驗,沒有規范的網箱養殖技術資料,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從事網箱養殖的技術服務工作,養殖戶還停留在靠自己不斷的地摸索總結經驗。特別是在魚病防治方面,對發生的一般性魚病尚能抵御,而對較嚴重的魚病,就束手無策了。
日常管理不嚴格。不按時洗刷網箱,致使網目堵塞,影響水體交換造成箱內缺氧死魚;生產過程中不注意記錄和進行技術總結。
建議及對策
好水養好魚,金沙江水域養出的大口鯰魚具有獨特的口感風味,在省內享有盛譽,既可以上名貴筵席又適合大眾消費,其魚價遠高于池塘魚價,市場銷售也較好。一個好的品牌在生產銷售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使產品在市場占有率和銷售利潤中獲得更大的空間。因此,必須打造和利用好“金沙江優質大口鯰魚”品牌,依托“金沙江優質大口鯰魚”品牌優勢和庫區水域優勢逐步把“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做大做強。
建設向家壩水電站庫區網箱養殖技術服務體系,提高技術服務質量。要想把“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的產業做大做強,沒有先進的科學技術作保障是不行的,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技術支持和服務,為庫區網箱養殖培養專門的技術服務人員,并進行知識與技術的更新,為向家壩水電站庫區的漁業發展和魚病的防治與監控提供及時的技術服務,使“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產業實現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
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地發展“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漁業主管部門及相關部門要組織有關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根據“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發展需求和實際條件,充分調查研究,深入分析各方面因素,做好產業發展規劃,制訂產業扶持政策,強化科技和政策扶持,實現“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達到可持續利用的目的。
從目前該縣的情況看,從業技術人員少,從業者素質不高。因此,要加強對“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和專業技能,逐步實現“金沙江優質魚類網箱養殖”從業人員資格培訓和持證上崗制度。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