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新聞晨報資訊:昨日,上海港外高橋六期工程2009年增殖放流活動在長江口舉行,包括6.5萬只中華絨螯蟹(俗稱大閘蟹)、8.5萬尾長吻、5萬尾黃顙魚等在內的一大批水生生物放歸長江,這也是本市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個頭”大閘蟹放流活動。今后,青草沙水庫中的小小魚蝦將作為生態指標,為上海市民的飲用水安全把關。
此次放流的大閘蟹個頭、比例很有講究,雄蟹只重3.5兩、雌蟹只重2.5兩,雌雄蟹的比例為3:1。“這樣的搭配是為了讓大閘蟹的存活率和抱卵率更高。”東海水產大學項目負責人陳亞瞿研究員解釋說,這些大閘蟹即將性成熟,預計明年4月份,這些大閘蟹將在長江口的淺灘上產卵。為了了解放流的效果,昨天放流的大閘蟹中有2000只的大鰲上還綁有顯眼的黃色標志,明年,水生生物專家將在長江口的淺灘附近捕撈大閘蟹,找到它們產卵場的具體位置。為了修復長江口水生生態,明年2、3月,本市還將于九段沙濕地自然保護區附近投放29噸貝類生物,其中包括大量的蟶子和俗稱“海瓜子”的彩虹明櫻蛤。
除了能改善長江口水生生態系統外,小小的魚蝦還能為市民飲用水的安全把關。長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建設指揮部副總經理顧玉亮向記者透露,計劃明年投入使用的青草沙水庫將用魚蝦當生態指標。一旦水庫水質改變,生活在其中的魚蝦能第一時刻做出反應,工作人員也能根據魚蝦的生物習性的異常來判斷水質是否出現問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