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史氏鱘是我國現存鱘魚中最具有經濟價值的優質珍稀魚類,在黑龍江、烏蘇里江、松花江等地均有分布。它身體細長呈細紡錘形,裸露無鱗,被有5行大的菱形骨板,幼魚骨板帶有尖棘,為軟骨硬鱗魚。其身體背部棕灰色或褐色,幼魚為黑色或淺灰色,腹部均為白色。
史氏鱘具有個體大、壽命長、幼魚成活率高、生長速度快等特點,集觀賞、美食于一體,可在魚池及其他人工水環境中正常攝食生長。其最大個體可達100公斤以上,生長速度也快,人工飼養2個月可達25克,當年可達500克以上,1齡后鱘魚生長速度加快。平時它喜棲息于沙礫底質的水域,喜清澈水質,適溫范圍廣,耐低溫,生存水溫1—33℃,生長最佳水溫22—26℃。它為肉食性魚類,以水生昆蟲、底棲動物及水生昆蟲為食,在人工飼養環境中,經馴化的鱘魚苗種及成魚均可攝食人工配合飼料。其壽命長,性成熟晚,在江里雌魚為9—13年,雄魚6—7年,生殖周期為2—4年,每年5—6月為繁殖期。
史氏鱘可以進行人工養殖。除了在科研、觀賞方面主要利用水族箱、玻璃鋼槽進行飼養外,黑龍江省特產魚類研究所經過數年努力,在史氏鱘的人工繁殖、苗種培育、成魚飼養等方面總結出一套系統的技術。繁殖培育的鱘魚苗種已在北京、大連、四川、湖北和廣東等地安家落戶。北京小湯山養殖場養殖的史氏鱘水花苗經10個月飼養,體重達600多克。由于史氏鱘具有適應性強、廣溫性、生長速度快、抗病力強以及養殖技術易掌握等優點,故在鱘魚養殖業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史氏鱘可以在水泥池進行單養、套養,亦可在湖泊水庫放養和網箱養殖,但最好是在池塘微流水養殖和大水面放養。
史氏鱘經濟價值最高的是其卵加工成的鱘魚子醬,鱘魚子醬是馳名中外的高檔食品,我國出口價格每公斤在200—300美元。其肉、魚卵含蛋白質極高,分別為18.1%和26.2%,是高級營養補品。鱘魚吻及魚胃、魚腸、魚筋均是上等佳肴,經常出現在國宴的餐桌上。其皮可制膠也是高皮革原料,所以鱘魚全身都是寶。
此外,鱘魚因形態奇特,故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在東南亞、臺灣、香港等地均將其視為上等觀賞魚類。因此專家預測,在不久的將來,史氏鱘養殖業將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的支柱產業,它將推動水產養殖業的改革和發展,對提高水產養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具有重大意義。
采集:鄧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