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北方地區,尤其是大連以北的海參養殖每年都面臨著一段時間的封冰期,而在冰期過程中,這幾年總會出現一些海參在冰下化皮的病害,根據幾年來的觀察分析,現將病害發生海參化皮原因總結如下:
一、應激誘發病害:
結冰前后和化冰前后,池塘水環境呈現不穩定狀態,結冰前和化冰后的池塘水環境相同之處都經歷了一次水體同溫期缺氧的過程,而這一過程是很多養殖戶易忽視和不太了解的環節。因而有些參圈會在此時出現一些腫嘴化皮病害。
冰下非規律性地大量進排水,有時也會引起水環境各種理化因子突變,海參也會因應激而誘發病害。
化冰后大換水往往易導致病害發生,化冰初期,近海水質較差,大換水一方面對穩定了一個冬季的水環境改變過大,另一方面,換進來的外海水質更差。
海參化皮預防辦法
1.結冰前和化冰后,使用速解安加激活調控水質,速解安有平衡氧氣在水中正常溶解量的作用,激活可以大幅度提高海參對季節交替時水環境改變的抗應激能力。b冰下進水應有規律性地少進少排,或適量補水。C化凍后切忌短時間內大量換水,建議避過完全化凍后的第一潮水。
2.冰下缺氧誘發病害:封冰后,風浪增氧作用消失;針對一些水質較清瘦的,缺少浮游植物的參圈,冰下光合作用產氧量很低,氧氣含量會隨著冰期的延長而不斷下降。當氧氣含量低于海參所需最小值時,就會因此而誘發一些諸如化皮、腫嘴等病害。
預防辦法:封冰前期,以冰上能否站住人為標準,在此之前,適當少量進排水,以補充海參所需氧氣來源。冰上能站住人后,半月開一次冰眼,投放一次久氧,可配備野外伐木用的電鋸,省人省力,簡單易操作。
3.冰下氧氣過飽合而誘發病害:封冰后,一些水質較肥,浮游植物很豐富的參圈,因封冰后,冰下風平浪靜,透光率很好,植物光合作用產氧量不斷得以積累,因冰下生物耗氧少,冰封后氧氣難以向外釋放,氧氣積累會越來越多,當氧氣含量超過海參所需最大值時,海參會因吸入過多氧氣而出現一些爛刺、化皮等病癥。這非常類似于淡水魚在冬季常發生的氣泡病,我們把海參這種病也稱作氣泡病。
預防辦法:預防氣泡病的最好辦法就是曝氣,前期冰上不能站人時,可少量進排水來解決一定的問題。冰上能站人時,要多打冰眼,增加水面與空氣接觸面,使過多的氧氣從冰眼處釋放到空氣中,必要時可在冰眼處潑撒速解安加速氧氣釋放。
治療辦法:上述三種可能性不論是哪一種誘發了海參的化皮、腫嘴等病害,均屬于繼發性細菌感染,治療時先從治療細菌感染著手,可采取打多冰眼,選用適合低溫使用、易溶于水、刺激性小的消毒劑(如慧碘、醛力滅)用水充分稀釋后撒入冰眼,連續使用兩至三日。用藥一周后,再按上述提到過的三種預防辦法調控水質即可。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