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在鮑的養殖全過程中,鮑的餌料資源是關系鮑養殖成敗的關鍵之一。鮑的餌料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在苗種生產過程中用的餌料,主要是底棲硅藻和光合細菌;另一類是成鮑養殖過程中的人工配合飼料和天然大型藻類等。本期將介紹鮑的餌料培育及使用方法。底棲硅藻是鮑的匍匐幼體和稚鮑期的基礎餌料,光合細菌做為一種優良的輔助餌料和水質凈化劑,其質量與培養水平不僅影響浮游幼體的采集率與匍匐幼體的變態率,也關系到稚鮑的育成率,直接影響著鮑養殖的經濟效益。因此,該餌料培養技術對鮑的養殖過程來說亦是十分關鍵的一環,應引起廣大養殖戶的注意。
一、底棲硅藻餌料培育1.接種時間;底棲硅藻培養的時間過長或過短都不利于浮游幼體的采集與附著變態。底棲硅藻培養的時間過長可使得餌料密度高,但同時也極易老化,不利于采集浮游幼體。若底棲硅藻培養的時間過短,則其密度不能滿足匍匐幼體和稚鮑的生長發育,導致生產減產,嚴重影響育成率。一般情況下,底棲硅藻接種培養的開始時間應為采苗前的1個月~2.5個月。可根據具體情況靈活掌握。2.采苗板的處理 采苗板為購買的特制聚乙烯波紋板。采苗板及采苗器械等在投入底棲硅藻藻種前要進行洗刷、除油、消毒處理。可用0.05%~0.1%的氫氧化鈉溶液浸泡1天~2天,再用去污劑反復洗涮,并用5毫克/升左右的次氯酸鈉對采苗器械進行浸泡消毒。3.底棲硅藻的藻種選擇 藻種選擇處于指數生長期的卵形藻或聚生舟形藻為好,且選擇的藻種應為純種,可自己培育純藻種或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取得藻種:(1)自然生長法;納入海水,加大池中換水量,施加營養鹽,培養天然藻種。(2)刷取法 可人為用泡沫塑料等擦取附著在池壁、排水溝沿、海邊礁石、海區網籠上的附著性硅藻作為藻種,同(1)法進行培養。(3)海區采集;預先在海區浮筏上吊掛聚乙烯網片、塑料等采集自然海區的種源回池后同(1)法進行培養。4.接種 采苗板20片~40片為一組排滿池底,注水沒過上層的采苗板即可。將藻種液均勻潑灑于池中,隔24小時后翻轉采苗板,接種另一面,再隔24小時立起采苗板,施肥培養。5.施肥 每次換水后應補加一定量的營養鹽,促進硅藻的繁殖。配方為:每1000毫升海水施加硝酸鈉10毫克~25毫克+磷酸二氫鉀1毫克~2.5毫克+硅酸鈉1毫克+檸檬酸鐵0.1毫克+維生素B120.25毫克。6.管理1)水溫保持在10℃~18℃左右為好。(2)每周換水1次~2次,及時補加營養鹽。(3)微充氣培養有利于硅藻繁殖,并及時打撈水面的污物泡沫。(4)光照控制在1500勒克斯為好。(5)及時殺死橈足類。二、光合細菌的培養光合細菌可在缺氧條件下利用水體中的硫化氫、氨氮及其他有機物作為其生長繁殖的營養源,可起到分解池中有害物質、凈化水質的作用。光合細菌作為一種餌料資源其營養成份也是十分豐富的,是鮑苗的優質輔助餌料。培養光合細菌的方法為,利用加工貝類剩余的湯汁,經過發酵、煮沸、過濾后使用,其中添加磷酸乙氫鉀0.05%、乙酸鈉0.2%、氯化銨0.2%、蛋白月東0.2%和少量B族維生素等,這種溶液可作為光合細菌的培養液。可購買少量光合細菌投入其中,經過一段時間可達到一定密度。光合細菌用作餌料時其投喂密度一般為:1×108個細胞/毫升水體~2×108個細胞/毫升水體。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