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冬旱枯水時節,正是興修水利、改造低產魚塘的好時機。建議抓好如下四條改造措施:
一、清淤泥,擴大庫容量。改造后水深要達2-2。5米,但魚塘水深并不是越深越好。水太深,下層水光照不足,容氧量低,不利于魚類生長發育。
二、修補滲漏,加固塘壩。在魚塘干涸后起土30厘米后堆放好,鋪上塑料薄膜,接差處搭接5厘米,將堆積的土均勻鋪放回薄膜上。鋪設邊塘時,池波要開挖成階梯型,防止壓膜滑坡。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使用其長達15年以上。
三、建立欄魚柵防逃設施。山塘、小水庫、水位變動大,排水進水頻繁,因而必須建立攔魚柵防逃設施。一般采用竹片或聚乙烯網片制作,設在水流較緩慢的地方。若設在水流較急的排水閘或涵洞前,應離開一定的距離,并采用“V”字型或弧形,以增加過水面積,分散和減少水的沖力和壓力。
四、完善好配套設施。目前,綜合性養魚技術蓬勃興起,與豬、禽、草相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取得成功,這是改變低產魚塘的有效途徑。因此,要在冬閑時節建好豬舍,搭好禽欄,開墾山地,一般每畝魚塘水平配套2-3頭豬或30只鴨、雞,草地0。3畝。一頭豬年產糞肥2500公斤,可轉化成鮮魚80-100公斤;一畝牧草0。5-0。6萬公斤,可轉化成鮮魚250-350公斤;一只雞或鴨年產糞肥40公斤,可轉化成鮮魚8-10公斤。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