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堰新亭子飯店的蔥爆黃蝖兒
昨天下午2點多,錢塘江三橋四橋間,撈黃蝖兒的船只滿載而歸。
錢江三橋與四橋之間,連日來出現幾十只小船,船頭紅旗招展,船尾拖一張大網,在江中迂回穿梭……
他們是在捕撈黃蜆。
在江北岸晨練的一位大伯說,祖輩就住錢塘江邊,十多年沒看到這么多人撈黃蜆了,蠻稀奇。
錢塘江上撈黃蜆井噴,讓漁政部門始料未及。
杭州市漁政總站副站長俞永田說,他們緊急召見漁民,要求捕撈船有漁業證、船員穿救生衣、船只不走主航道(避免與大型運輸船碰撞);更強調,捕撈時要抓大放小,黃蜆直徑2.5厘米以下的,一律放生。
當下,錢塘江這一帶江面上,每天有四五十條船在撈蜆,早幾年是一些兼業漁民(不以捕魚為生,辦理過漁業捕撈證的)撈黃蜆,地點也多在蕭山區(聞堰)、西湖區(袁浦),最多到一橋上游江面。而2010年,一些專業漁民也加入進來,從袁浦一路向東,至三橋四橋這一帶,已經撈了四五天了,還不斷有船趕來。
昨天清晨6點,打車去錢江四橋,上車前,出租車司機胡師傅正在車上打盹。聽說我們去看撈黃蜆,他眼里突然閃出光亮,興奮地說:“撈黃蝖(xuan)兒啊!小時候扛著耙兒,挑著籃兒,一耙兒掘進江里,再鉤回來時,嘩啦啦響,都是個黃蝖兒……那是三十幾年前的事了,以為早沒了呢,現在又多起來了?”
來到三橋四橋間,天蒙蒙亮,但見江面上十五六只小鐵殼船,一船兩人,基本是男女搭檔,風吹亂了他們的頭發……遠遠地,他們忽而彎腰,忽而挺身,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拋錨,起網,一兜兜的黃蜆倒入船艙,再裝進蛇皮袋。
到下午兩點左右,黃蜆滿艙,船身吃水很深,漁民們脫掉身上的棉衣,擦擦額頭上的汗,“突突突”,發動柴油機,駛向碼頭,賣貨。
蕭山聞堰吃黃蝖兒已成流行風
楊大廚燒了30年黃蝖兒
昨天,我們驅車到蕭山聞堰鎮,找到一個做了30多年黃蝖兒的廚師楊迪興。他在新亭子飯店親手燒了三道黃蝖兒:大頭菜燒黃蝖兒、蔥油爆黃蝖兒、燴三鮮(黃蝖兒、螺絲、文蛤),吃上去不油膩、味道純,鮮味生津。
楊師傅說,他18歲學廚師,做了30多年的黃蝖兒——
黃蝖兒是地地道道的農家菜,原先錢塘江兩岸的人家都是白煮、清蒸,蘸蘸作料,當葷菜吃。那時,想吃了就到錢塘江里撈,沙地里掏,當然,吃它還得有點耐心,不好拿回家就煮,要放在水盆里,讓它們夜里悄悄地張開嘴,伸出肉“舌頭”,一夜吐完殼內的泥沙。
煮黃蝖兒也是有學問的。水燒滾了放黃蝖兒,放進去就不要再動了,不能像炒菜一樣拿著鏟子去翻動,也不曉得怎么回事,反正稍微一動,黃蝖兒就閉上口,不再張開了,即使煮熟了吃起來也不方便。
(網上找到一個杭州籍人士遠在澳大利亞寫的一個《過年》的散文,說,小時候過年熱鬧,但人多他又怕羞,每次到外婆家拜年,躲在大人后面怯生生的,不張口說話,二舅把他比作黃蝖兒,總是笑著說,“挖不開的黃蝖兒”來了。)
還有就是煮到什么火候拿出來,火候不到也不張口,火候大了肉就散掉了,不好捏著蘸作料。
黃蜆與黃蝖兒
黃蜆(xian),《現代漢語詞典》解釋:軟體動物,介殼圓形或心臟狀,表面有輪狀紋。生活在淡水中或河流入海處,肉可吃,殼可入藥。
據說,蜆肉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硒等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蜆肉中所含微量的鈷對維持人體造血功能和恢復肝功能有較好效果。
杭州本地人把這個貝類食物,叫黃蝖(xuan)兒,西湖邊幾家餐館菜譜上也都寫成“黃蝖”。但在《現代漢語詞典》找不到這個字。這兩個字不知道是先有“蝖”還是先有“蜆”。
摸黃蝖兒的記憶
那辰光江堤還在秋濤路這邊
昨天,隨機訪問了10個杭州本地人(年齡32—60歲)。
32歲的女同事:前幾天,她帶女兒去赴宴,回來問女兒,小能(女兒的乳名),這么大一桌菜,哪個最好吃?3歲的小能咂巴一下嘴,想了想說,“那個阿姨夾給我吃的東西,小小的兩扇門,一扇門里是空的,一扇門里有肉,那是什么呀?真好吃!”
“黃蝖兒!”媽媽聽了驚奇地叫起來,“記住,那叫黃蝖兒!”她重復了一遍。女同事說,只要讀出這個菜名,她的記憶馬上回到20多年前,她就住在錢塘江邊,跟著爸爸去江邊沙灘上摸黃蝖兒的往事……
“黃蝖兒在沙地里露出很小一道痕跡,小時候,我的眼睛早早近視了,又不肯戴眼鏡,看不清,只能光著腳丫踩,踩到了也不急著彎腰用手掏,而是先用腳趾力量,使勁把它摳出來……每天撿個四五斤,回到家才看到,原來隔壁小朋友也去摸黃蝖兒了,簡直是炫耀式的吃法,手里抓一把,拿到外邊吃,吃完肉還吸著殼,滋滋地響,滿嘴油水兒。當時葷菜很少,這也算一頓葷菜了……”
60歲的樓大伯:小時候,四橋這一段的錢塘江,水清沙黃,住在錢塘江邊,雖然算不上什么江景房,但還是很幸福——就是因為可以經常在潮水退去時去摸黃蝖兒,那個辰光,江堤還在秋濤路這邊呢。
……
總之,提到“黃蝖兒”時,他們都像出租車司機胡師傅一樣,立刻興奮。
燒黃蝖兒的一個小秘訣
70%是關鍵
楊師傅笑著說,很多人煮了一輩子可能沒弄明白,其實黃蝖兒煮到嘴巴張開70%是最好狀態,看大部分張口張到70%,趕緊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剩下那30%,它們會慢慢自動打開。煮過頭了,肉老了就掉會下來,盤子里空殼兒就多了,賣相不好看了。
這些年,蕭山、濱江的江鮮博得美名,其中肯定不會少了黃蝖兒這道菜。
最近一次三江美食節,楊師傅代表新亭子飯店“出戰”。他說,好像黃蝖兒價格低,江邊普通人家也不把它放眼里,美食節上黃蝖兒的“戲份”也越來越少。這一次,楊師傅把錢塘江里七種魚,這些魚有的身價很高,但仍沒丟下黃蝖兒,把它搭配進這道參賽作品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取名為“錦繡錢塘”,最終奪得大獎。
黃蝖兒這道杭州最平民化的一道菜,楊師傅燒出了很多花樣,白煮、炭烤、油爆、雜燴樣樣做得又鮮又美。上這家飯店的客人,黃蝖兒是必點的一道菜,每天黃蝖兒的消耗量是四五十斤。楊師傅雖然是新亭子飯店的廚師長,但蕭山一帶,哪家飯店來了重要人物,甚至是領導人,想吃杭州平民化一道菜,就會想到黃蝖兒,自然想到了楊師傅。楊師傅就會帶上全套原料,明星一般去“趕場子”。
“我18歲學廚師,現在我吃黃蝖兒,是杭州最原始的吃法,白煮蘸作料吃。”
市場上黃蝖兒2元一斤
撈黃蝖兒為何這般鬧猛?
讓杭州人興奮的黃蝖兒,在水產品市場里卻身價不高。
近江海鮮市場一家貝類攤位,蟶子10元一斤,扇貝16元一斤,與黃蝖兒差不多品相的花蛤、文蛤也要6元一斤,而黃蝖兒只要2元一斤。整個市場也只找到一家賣黃蝖兒的。
杭州漁政總站副站長俞永田說,剛撈出來的黃蜆根本不論斤賣,都是裝進蛇皮袋(一袋大概六七十斤),每袋批發價15元左右。
“價格這么低,還有這么多人撈,那就說明數量多啊。一條船一天能撈一兩噸。以往也有撈黃蜆的,只是很少,幾條船撈撈,上游撈一撈,也夠供應杭州市場了,再說,還有紹興一帶的漁民到杭州來賣螺螄、黃蜆。
“今年這么多船來撈黃蜆,一是黃蜆多了,拖網沉底,一抓一大把,最主要是市場有供求——德清縣今年過來一條大船,每天能收40多噸黃蜆。他們運回去再賣給加工廠,聽說做出口。”
錢塘江黃蜆多起來,俞副站長也給出了三個原因:一是氣候變暖。這兩年錢塘江大的潮水明顯少了,很少攪動河床,這樣,江底的微生物聚集就比較快,水生物的營養就比較充分,黃蜆也就繁殖迅猛;二是去年,袁浦大橋至二橋之間錢江水域禁止采挖黃沙,黃蜆最喜歡沙質河床,流動性不大,哪里生就哪里長,不像其他蛤類那樣到處遷徙;三是經過政府長期整治,錢塘江水質明顯好轉,黃蜆對水環境反應敏感,水質變壞,特別是剛繁殖出的小黃蜆,很快會死掉。
黃蝖兒主要出口日本
日本人一大碗醬湯只放四五粒
找到了德清凡人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高永生的電話。他就是主打黃蝖兒出口生意的,人稱“湖州蜆子大王”。
高老板說,他收購了一些錢塘江黃蜆,是做成蜆產品出口日本的,軟包裝冷凍蜆肉、提取氨基酸做成調味品,也有帶殼直接出口,還有的煮成湯,專門出口蜆湯汁。
“我們公司做得早,出口蜆產品總量占全國60%以上,產業鏈也做長了,黃蜆養殖不來,都是野生的。全國收購黃蜆,錢塘江只占很少一部分,也是今年才開始從錢塘江收。”
其實,2006年也收過一次,但那時水質不太好,日本的檢測又太苛刻了,不能有一丁點瑕疵。這幾年政府花力氣把錢塘江治理好了,成了景觀水,水質好,黃蜆沒問題了,供貨商才敢過來收購。”
高老板聽說幾十只船圍著錢塘江捕黃蜆,也有些擔憂,雖然說黃蜆像西湖里的藕一樣,一年不去挖,它們也會死掉,但也不能濫捕。
“選擇這個季節收,也是考慮好了的,七八月份是產卵季節,那個季節蜆子肥,只能稍微撈撈,拖網去猛拖拽會破壞它們生存環境。以后考慮,再少收錢塘江的黃蜆,還會考慮把錢塘江的黃蜆做成內銷模式,主打杭州市場。
“自己花代價弄好水,養出這么個好吃的野生貝類,給別人吃太可惜了。”高老板說,特別是上周剛從日本回來,看到了日本人是怎么吃他出口的冷凍蜆肉的,這個感觸更深。
“日本人可以說很迷戀黃蜆的,他們愛喝蜆子湯,往往加牛奶一起喝。還有的說它可以護肝,喝完酒都要吃蜆肉,怎么吃的呢?喝醬湯,一大碗醬湯其他作料蠻多,但只放四五粒蜆肉,蜆肉價格也不高,但他們還吃得那樣經濟,真是令人吃驚。”
劉若英最喜歡吃的就是黃蝖兒
一人能吃掉一盤
平民的菜往往有明星的禮遇。明星劉若英曾接受《都市快報》采訪時說,她住在西湖邊的凱悅酒店,吃飯卻到酒店旁的小餐館吃,最喜歡吃的就是黃蝖兒,“一人能吃掉一盤,和朋友一起吃的時候,我就會說,你們吃一盤,再給我另叫一盤。”
劉若英說,她喜歡舒緩節奏,但一吃起黃蝖兒卻是風卷殘云般的瘋狂。這讓人想起《天下無賊》片尾,劉若英扮演的女賊王麗瘋狂地吃著烤鴨的吃相。
我們也找到了白傅路上這家名叫小南國的菜館,老板娘說,是的,劉若英來吃過,吃的是半湯黃蝖兒,十多元一盤。服務員小張捏著衣角,一臉遺憾地說:“我們靠凱悅酒店近嘛,很多明星都來過,上次,老板說周杰倫也要來吃的,都打好招呼了,最后說太忙,不來了。”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