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混養模式概念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其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水體空間,合理地安排各生物群體之間的食物鏈,減少病害傳播的機會,提高綜合養殖產量,提高綜合養殖效益。從這些角度,可以大膽地設計出全新的混養模式,魚、蝦、蟹之間可以合理搭配混養。如在鯉魚塘里混養甲魚,甲魚可攝食鯉魚吃剩的碎料,及時捕食病死魚類,有效地切斷了病原體的傳播。 淡化馴養:許多海水養殖品種是廣鹽性的,如南美白對蝦甚至可以在極低鹽度的淡水水體中生存。海水養殖品種在淡水中養殖,生長速度往往會更快,病害也可以大大減少(甚至是在原海水養殖中已經因病害嚴重而無法再繼續養殖的品種)。從長遠的觀點來看,海水養殖品種的淡化馴養,具有廣泛的發展前景。 南魚北養:有些人死抱教條,想當然地認為南方的水產養殖品種不太適宜在北方生長。其實,只要合理地安排好生產,同樣也能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雜交優勢:一個優秀的雜交品種,其優勢是不容置疑的,特別是在生長速度、抗病力、對環境的適應力等方面更是具有一定的優勢。如雜交大口鲇、雜交太陽魚等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水產養殖好品種。 仿野生養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水產品的品質要求越來越高,這就導致了同一個水產品種,野生的價格要高出人工養殖的許多倍。有人在四大家魚塘里跨年度套養甲魚,養出的甲魚品質非常接近野生的甲魚,售價也不菲,取得了更好的經濟效益。由此可見,這種養殖模式有巨大潛力。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技術綜合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