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個是多功能的現代化交易中心,一個是聲名遠播的“老字號”,檔主何去何從,難以抉擇
2009年對于黃沙水產市場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作為黃沙市場發展歷程的見證者,劉業強副場長如是概括。一年內,數度傳出黃沙市場因臟亂差等原因被勒令搬遷。風起云涌一段時間后,又以“兩期整改”的承諾換來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
而業內盛傳,黃沙水產市場搬遷,表面上看是整治臟亂差,實際上卻存在著廣州幾大水產市場為爭搶檔主明爭暗斗的嫌疑。這并非沒有根據,就當某網站在2009年歲末再度傳出黃沙市場二期整改擱淺,依舊難逃搬遷命運之時,番禺洛溪的街邊已經開始迎風飄揚起“五湖四海水產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五湖四!)的宣傳大旗。
“我們要讓‘五湖四海水產價格’成為廣東水產價格的標桿!薄拔搴暮!钡鸟R經理信心滿滿地說。
在“廣東水產價格看廣州,廣州水產價格看‘黃沙’”的現有格局下,“五湖四海”來勢洶洶。這個對外宣稱“南中國最大、最先進的專業水產品交易市場”,仿佛從一開始就打算使出渾身解數,與對手一決高下。
政府支持VS面臨整改
黃沙市場被列入調整規劃地區,此后經營方投入超過500萬元用于環境整改;同時,“五湖四!睆妱莸菆觥
2009年7月7日,讓劉業強記憶深刻!熬褪菑哪且惶炱,開始傳出‘黃沙’搬遷的消息”。由于經營環境臟亂差以及物流環節對市場周邊道路破壞嚴重等老大難問題,黃沙水產市場被列入廣州市政府修編、調整規劃的四大重點地區之一。
黃沙市場陳智勇場長曾公開表達對搬遷的看法,“很可惜,很心痛,很不舍”。廣大的“黃沙”檔主,也在第一時間對媒體表達不愿搬遷的意愿:“我們擔心搬遷之后人氣流失影響生意。”
而黃沙市場附近的居民則拍手稱快,曾有居民對媒體表示:“早就該搬了,太吵了,影響周邊環境!彪S后,一波三折:去年8月,有消息稱黃沙的檔主開始轉向其他市場;9月,又爆出黃沙改建漁人碼頭;到了12月初,有消息稱市場不搬并原地分兩期整改升級。
近日,記者走訪黃沙市場時發現,經營環境已經有所改善,但是臟亂差現象未根本改觀。劉業強告訴記者,市場已經按照計劃啟動升級整改。據透露,這幾年,黃沙市場在硬件設施方面投入不少于500萬元,主要用于市場內路面、綠化建設。下一步將加大投入,對市場周邊路面進行改造。劉業強還透露,近期將由多寶街牽頭,以市場周邊幾大經營實體為主體成立管委會,協調解決好經營環境問題。
正當黃沙市場為整改問題困擾的時候,另一個大型水產交易中心——五湖四海水產交易中心已在番禺落成!拔搴暮!笨芍^“來勢洶洶”:政府重點支持、南中國首席采購平臺、南中國最大的一站式專業市場聯合交易所……負責市場前期運作的馬經理對記者說,“我們要打造‘五湖四海水產價格’,并讓它成為廣東水產價格的標桿!
對于“五湖四海的”強勢登陸,“我們不想做太多評價!秉S沙水產市場林良智副場長說,“他們宣稱的還只是理論上的假設,實際操作中能否達到預期,很難說!眲I強同時也向記者透露,“黃沙”正在按照交易、餐飲、娛樂、旅游的大方向發展,“我們最近一直在做水產品深加工項目,目前的招商工作已經做得差不多了。而且正在調研,打算建立水產品在線交易平臺!
種種跡象表明,一場新、舊水產市場之間的角力已經劍拔弩張。
現代化平臺VS“老字號”
一個是現代化交易中心,一個是聲名遠播的“老字號”。雙方為了爭取業戶,在人氣、租金、配套設施等方面展開爭奪。
黃沙市場集中了大批龍頭業戶,多年逐步形成了“廣州水產價格”和全國海產活鮮價格風向標,對關系民生的水產品正常供應與價格穩定起著重要作用。在黃沙市場搬遷消息傳出后,陳智勇曾對媒體表示,市場的搬遷將對廣州乃至全國水產市場形成沖擊。
據介紹,黃沙水產市場產品種類占全國的60%,活鮮交易量居全國第一。陳智勇認為,市場搬遷對目前市場的人氣會造成嚴重沖擊,市場內的檔主可能四分五裂,引發惡性競爭,從而造成資源浪費,維持廣州水產品價格也無從談起。
數度傳出搬遷的消息讓眾多與黃沙命運息息相關的人繃緊了神經。黃沙就地整改,市場內的檔主靜觀其變,沒有了行政搬遷令的近憂。但隨著“五湖四!钡慕,卻帶來了市場競爭的遠慮。廣州水產市場格局或將改變原來“黃沙”一枝獨秀的局面。
“我們的規模和相關配套設施都不是黃沙市場能比的。”“五湖四海”負責人沈經理對記者說,該市場273個檔口已經基本租完,并預備于1月25號正式對外營業。“我們對進場業戶有嚴格的準入制度”,目前“五湖四!敝饕嫦蛐袠I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大業戶,對于那些自養自銷的業戶進場控制比較嚴格,“主要為了控制好市場經營,以免出現價格戰!
而對于黃沙的業戶,沈經理拋出橄欖枝:“我們一律不設限,而且他們在租金、保證金上都可以享受到優惠措施!睋槿耸客嘎,“五湖四海”專門和很多黃沙市場內的大戶單獨接洽,給出優惠條件,吸引他們搬遷。
雙雄并立VS勢不兩立
廣州水產品市場存在布局不合理等諸多問題,從分散向集中,傳統市場向現代市場轉變是必然趨勢。
廣東商業流通研究所所長王先慶認為,對黃沙水產市場這樣的“廣州品牌”,不能輕易決定對其拆遷,否則可能使其元氣大傷。一定要在重視“黃沙”品牌的基礎上對市場去向作決定。
廣州水產品交易市場目前正面臨著發展瓶頸,存在布局不合理、惡性競爭及行業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據統計,泛珠三角每年水產品需求量為2700萬噸,每年交易額高達2000億元,但是,廣州一直沒有一個集水產、海味、凍品等功能于一體的專業綜合市場。包括泛珠三角在內的一些銷售商只能到舊城區進貨,交通極其不便,既增加了成本,又浪費了時間。而且廣州略有規模的水產、海味、凍品等專業市場產品也不齊全,海鮮、河鮮、冰鮮、塘魚、干貨等各有側重。這樣給進貨商帶來了不少麻煩,尤其是經營各種水產品的經銷商和一些大酒樓,把貨拿齊通常要輾轉幾大市場,費力、費時還費錢。
廣東省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會長鄧家焯分析,全省水產品的產量達到700萬噸,有60%的水產品是場外交易。未來廣東水產品市場的建設將由分散交易向集中交易轉變,一些規模小、競爭力不強的市場將被淘汰,現代服務功能強的市場將異軍突起。
在黃沙經營多年大閘蟹的檔主對記者說:“‘五湖四!艿秸匾,租金也不高,搬遷過去是早晚的事,我們現在擔心的就是人氣,所以還在觀察。”黃沙市場式微態勢慢慢顯現,搬遷與否或許已不是關鍵,如何改善環境、改良服務管理、提高吸引力,才是最大問題。
鄧家焯認為,水產專業市場選址要具備四個條件:首先是大交通;其次,有龐大的消費點做支撐;第三,周邊的小交通比較順;第四,靠近江河。從廣州十大區域來看,具備上述條件的只有番禺。“五湖四!钡慕υ兴a市場格局帶來沖擊,傳統市場向現代市場轉變更是必然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