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廣東省人大代表李德清通過南方農村報征集推動合作社發展的政策建議
“合作社搞好了,中國的‘三農’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原廣東省委研究室副主任潘作棣曾對李德清如是說。1月12日,聊起合作社的話題,李德清立刻回憶起了潘作棣這句話,而后給予了注解:“合作社搞好了,就能引領農民致富,農民富裕了,‘三農’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談到興起時,李德清表態:“今年廣東省‘兩會’時,我要行使人大代表的權力,約見李容根副省長,當面向其陳述合作社的重要性,以引起省政府對合作社的重視。”他還特意囑咐南方農村報記者,希望媒體和廣東省人大代表形成合力,一起調研搜集合作社理事長意見建議,最終形成議案在省“兩會”時提交上去。
農民單打獨斗沒出路 李德清,德慶縣馬圩鎮馬圩村委會社步村村民,個頭不高,很精干,對“三農”的認識相當深刻。雖然從2000年起,他才開始種植柑桔,但10年間,他卻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柑桔種植技術,貢柑畝產可以高達1.5萬斤,質量上乘。2005年,他的貢柑被選去參加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首屆中國品牌水果擂臺賽”,而后為德慶贏得了“中國柑王”的稱號。高超的種植技術,除了為他帶來經濟上的收益外,也為他贏得了政治上的進步,2008年他被推選為廣東省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1月12日,南方農村報記者見到李德清時,他穿著旅游鞋,顯得很悠閑。他的貢柑和沙糖桔早已售罄,最近幾日正忙著清理果園,“備戰”來年。談起合作社,李德清頗有一番見解。原來,早在1991年,他就認識了這一組織的“魔力”。
當年,他跟隨朋友遠赴日本,在農村閑逛,日本農民的富裕生活讓其眼界大開,“家家住別墅,前面還有大花園,農民的收入甚至比東京普通市民還高”。朋友告訴他,這都是日本農協的功勞。在日本,每個農民都是農協成員,農業生產技術、農業生產資料應用、農產品銷售等等問題,農協都有專門人才負責,農民只要按照農協要求管好生產就可以了。
“過日本農民那樣的日子,我當時想都不敢想。”李德清仍嘖嘖稱奇于當年所見,而后笑著補充說:“現在敢想了。”
“日本的農協,不就是我們國家提倡的合作社嗎?”在李德清看來,合作社就是把農民組織起來,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起搞好農業。合作社內部分工明確,有人專門負責技術,有人專門負責銷售,有人專門負責管理,不像現在每個農戶要同時兼顧技術、銷售和管理,“每樣都得管,每樣都不專業”。
政府需加大扶持力度 李德清對合作社的前途很看好,但《合作社法》頒布兩年來,他本人并未牽頭成立合作社。事實上,早在2007年,李就有意向成立一家合作社。當年,原廣東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潘作棟曾找到李德清,向李德清講述合作社的前景。而后,李德清曾在村里四處發動村民,動員農民加入他即將創辦的合作社。
“又要回到生產隊的時候啊?”不少農民拋出類似的質疑。如今50歲左右的農民,腦海里大多殘留著人民公社、生產隊的歷史陰影,農民的疑問打消了李德清創辦合作社的念頭。
2005年,德慶縣成立了柑桔協會,每個鎮有一家分會,李德清任柑桔協會馬圩分會理事。柑桔協會起中介作用,對果農種果給予技術指導,為果農收集一些銷售信息,讓外地收購商和本地果農建立對接,同時保證貢柑和沙糖桔質量等等。
“不過這只是松散的聯合,每年協會僅有幾千元經費,也不盈利,發揮作用的空間不大。”李德清認為,要真正服務農民,還得成立合作社。
但是,在大部分農民仍不知道“合作社是什么東西”的尷尬現實面前,合作社的發展困難重重,政府的重視程度不夠更是最大障礙。李德清認為,要搞好合作社,首先政府必須重視合作社,給予一系列扶持。靠農民自發成立合作社,非常困難。在政府重視的前提下,比如在德慶,可以先搞兩個試點,試點成功了,農民自然就有合作的積極性了。
兩會時提交合作社議案 在中央政府高度重視合作社發展的大背景下,反觀廣東省,政府的重視程度仍稍顯遜色。為此,李德清認為“我們要想辦法讓政府重視”,隨后他囑咐南方農村報記者:“希望借助你們的平臺,搜集更多的合作社理事長的聲音,等到今年廣東‘兩會’召開前夕,我要依據自己的調研和理事長的呼聲寫一份文案,聯合十個人大代表簽名,最終形成議案提交上去。一定把合作社的呼聲帶到‘兩會’去。”
“如果可能的話,可以先由(廣東)省政府選擇兩個貧困縣的代表,到日本農協或國內成功的合作社考察一下,然后在廣東省搞一些試點,逐步推出優惠扶持政策。”李德清認為,政府由點帶面逐步推進,更有利于合作社健康發展。
“如果政府切實重視,我準備馬上創辦合作社。”李德清表示,“到時我可以與社員分享我的種植技術,在合作社標準化生產的管理下,把我們德慶的貢柑銷到國外,帶領更多農民致富。”
■社員呼聲
期待資金、技術、人才三大支持 南方農村報刊登“為合作社發展獻計獻策”啟事后,廣大合作社社員積極回應,現將部門建議和意見整理如下。
陽江市三洲海霞合作社理事長林顯榮:農民合作社要加快發展,必須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第一,政府應把中央支持農業的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第二,合作社如申請農產品品牌認證,政府部門要給予指導和支持;第三,農民合作社發展需要資金,要出臺金融扶持政策,幫助農民融資;第四,合作社各方面基建,如溝渠、噴灌設施、大棚等等,國家應給予資金扶持。
東源成功種植專業合作社謝初成:一、合作社專業人才培訓,政府要重視;二、要選舉合作社領域的人大代表,推進扶持合作社發展的相關立法;三、支持合作社發展的資金要直接到社,像種糧直補一樣;四、技術上要加大支持力度;五、媒體要多去貧困地方進行合作社調查,幫助和推動真正的合作社發展。
五華縣惠農柚桔專業合作社吳興長:現在針對林業已有專門的金融政策,相關部門與金融機構均給予大力支持。發展經濟作物、種養業最大的困難是資金短缺,但目前沒有金融支持政策出臺。我們合作社出現資金短缺,后續發展資金不足,發展進度緩慢,造成合作社社員之間關系惡化,希望盡快出臺相關金融政策,促進合作社健康快速發展。
羅定市泗綸鎮粵豐黃桃專業合作社張立火:能夠在申請各項認證和辦理相關證件時開方便之門,就是最大的支持。
大埔縣百侯鎮百鄉香蕉專業合作社丘運深:合作社存在三個問題。一是技術上缺少專家和技術人員指導;二是市場打不開,銷路難以解決;三是資金不足,想要帶動農民,卻因資金短缺,心有余力不足。
手機尾號1282讀者:商標注冊與綠色食品認證等,手續太繁瑣,注冊下來要一年多,時間太長。還有稅收問題,由于合作社產品要出口,沒有增值稅發票,委托出口的公司不與我們打交道,我們還得再注冊一家公司,來獲得增值稅發票。希望出臺相關政策予以解決。
■政策比較
廣東扶持合作社力度弱于其他省份 扶持資金
2003年到2009年,中央財政累計安排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項資金13.75億元,各省級財政累計安排18.2億元。
廣東省財政累計安排僅4400萬元,不僅達不到中央級財政安排給各省的平均數,而且還達不到各省級財政安排平均數的75%。
從2009年的數據看,不僅低于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省份用于扶持合作社的資金規模,而且低于陜西、甘肅、云南等經濟落后省份。以陜西為例,2008年該省用于扶持合作社的專項資金為2650萬元,2009年為5000萬元。
而同一時間段,廣東省僅有1000萬,這與廣東作為農業大省和經濟強省的地位極不相稱。
稅收政策
2009年4月,重慶市農業委員會、國稅局和地稅局就聯合下發《關于做好農民專業合作社稅收優惠工作的通知》,規定“要從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銷售的實際情況出發,注意區分季節性、臨時性生產銷售行為和不間斷、經常性生產銷售行為,根據稅法的規定,靈活核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納稅申報期限。根據稅法的規定,靈活核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納稅申報期限。”
早在2006年,浙江省地方稅務局就發布了《關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若干稅費政策問題的通知》,規定“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經營用房,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同時,還有“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銷售社員生產和初加工農產品,視同農戶自產自銷,按照《關于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地區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規定。
反觀廣東省,合作社在稅收方面的問題,依然未有針對性政策出臺。隨著合作社日益壯大,這些問題越來越突出。
金融政策
福建銀監局和省農業廳聯合出臺了《關于做好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把福建省25家省級以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列為第一批金融重點服務名單。
海南省委省政府已將“信用社與合作社互動”、推動小額信貸發放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促進了小額信貸在當地的發展,農民貸款難的局面得到改善。
僅農信社和農行開展相關業務,但能貸到款的合作社寥寥無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