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羅非魚耐寒能力較差,容易凍死或凍傷,越冬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養殖戶巨大的財產損失。因此,強化羅非魚越冬魚種秋季培育,加強越冬期間養殖管理,對后期增養殖至關重要
羅非魚屬熱帶魚類,耐寒能力較差,最適生長溫度為25-35℃,水溫降至12℃以下,就會出現凍死或凍傷。越冬羅非魚魚種是當年繁殖、至越冬期前還未達到商品規格的羅非魚越冬至第二年3-4月的魚種。因此,加強羅非魚魚種越冬期間的養殖管理工作,及時關注天氣及水溫變化,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措施,可有效規避養殖風險。本文就羅非魚魚種越冬期間的養殖管理工作做一簡要介紹,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一、強化秋季培育
魚種進入越冬池前,要加強秋季培育,以增強其體質和能量儲備,提高抗病抗逆能力。主要是加強飼料投喂,日投飼量增加至魚體重的5-8%,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0-35%,每日投喂2-3次,以大多數魚種吃飽游走為加。此外,每半月每千克飼料拌藥投喂高穩維生素C4g,以提高魚體免疫力。單次的飼料投喂量也需根據水溫及天氣變化、魚類攝食和活動情況略加調整。
二、越冬池準備
越冬池應選擇避風向陽、形狀比較規則、面積在3-5畝的池塘。保證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供排水方便,池塘不漏,塘基較高,池淤泥較少,設施完備,交通方便。越冬池的消毒清理措施:每畝施放生石灰150kg或每立方米水體施漂白粉20g全池均勻潑灑,在施藥期間池內保持10cm水深,以殺滅寄生蟲和病原體;每畝施茶麩粉25kg,以殺滅野雜魚及敵害生物。越冬池投放魚種,要篩選體質健壯,規格整齊,抗病力強和耐低溫的優良羅非魚種苗,確保越冬魚種的成活率。
三、防寒保溫
越冬期內,在越冬池吊裝溫度計,及時跟蹤天氣變化,做好水溫監測和記錄,掌握天氣、水溫變化情況。有條件的養殖場可搭建溫棚,將魚種移入溫棚安全越冬,并在東西兩邊開棚門,以利于棚內空氣對流和人工投喂。無條件的養殖場,可采用加水保溫的方式,使池塘水深保持在2.5-3m,保持高水位可使池塘水溫有一定穩定性,不會因氣溫驟降而引起越冬魚種大量死亡。要使羅非魚在小水面、高密度條件下安全越冬,越冬池水溫應保持在16-20℃,水溫要穩定,防止忽高忽低。在這個溫度范圍內,羅非魚維持在較低的代謝水平,活動減弱,攝食較少,耗氧量低,便于管理。雖然羅非魚在12-16℃時不會馬上死亡,但長時間低溫會使魚體凍傷,感染水霉病和寄生蟲病而誘發羅非魚大量死亡。
四、水質調節
魚種越冬期間,每天早、中、晚巡塘一次,監測水溫、水質,防止魚體浮頭缺氧。要注意調節水質,選擇天氣晴朗水溫較好的時段換注新水,降低水體中的氨氮含量,保持水質清新。每次換水量不宜過多,控制在池塘水體總量的1/3或1/4,換水前后水溫相差不超過3℃。若水質較差需進行大量換水時,水溫應盡量調節一致,不可溫差過大。如遇長時間陰雨或寒流天氣不方便換水時可每畝施用利生素1kg進行調水。天氣回暖要定時開增氧機1-2次,每次30min,增加全池溶氧儲備和增加水體的流動。
五、飼料投喂
越冬期間內,羅非魚對水溫非常敏感,水溫低于18℃開始停食,為補充魚體對能量的消耗,在天氣晴朗水溫達18℃以上時,必須投喂適量飼料供魚攝食。越冬期內應投喂營養全面的全價配合飼料,在投喂時根據魚種的大小以及水溫的高低,確定日投喂量和次數,一般每天投料一次,以魚在3小時內吃完為準,如遇陰雨或寒流天氣,可減少投料次數或停止投料。
六、魚病防治
在越冬期間,由于水溫較低,魚體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弱,易受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的感染和侵襲。為了保證羅非魚魚種安全越冬,在魚病防治工作方面,要做到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越冬魚種感染水霉病,可在每立方米水體中施水霉凈125g或食鹽和小蘇打(碳酸氫鈉)合劑(1:1)400g稀釋后全池潑灑。小瓜子蟲寄生或入侵魚體則全池潑灑濃度為15-25g/m3福爾馬林,隔天潑灑1次,共潑藥2-3次;或每立方米水體用生姜3g、辣椒粉0.5g混合煮沸30min后,全池潑灑,連續兩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