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培育大規格魚種
發布時間:2010/1/22 8:23:08 來源:第一食品網 編輯:呂曉峰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魚種規格大、體質壯、品種多、數量足是提高成魚養殖單位面積產量的重要因素。
1多品種混養:多品種混養能充分利用水體,提高水體小飼料利用率及池塘生產能力。混養原則是,主養鰱魚,合理混養草魚、鳙魚和少量的鯉鯽魚。一般每畝放養烏仔總量2.5萬尾,鰱魚占50%,草魚占25%,鳙魚占10%,鯉魚占10%,鯽魚占5%。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先放養草、鳙、鯉烏仔,后放養鰱魚烏仔。
2合理施肥:根據水體中浮游生物的消長規律及水質情況適時施肥。培育前期,用生石灰清塘,灌注新水,施足基肥。7~10天后,浮游動物聚集成團,投放草、鳙、鯉烏仔,即得到豐富的動物性餌料。再隔7~10天,浮游植物迅速繁殖起來,及時投放鰱魚烏仔。培育中后期,每周潑灑發酵的牛糞及雞糞一次;每半個月全池潑灑過磷酸鈣溶液一次,畝用量10~15公斤。
3精心飼養:前期每天撒干面粉4次,中后期除撒4次干面粉外,每天增投藥餌1次和浮萍1次。
4保持高水位:烏仔下塘時水位保持在1~1.2米,培育中后期適時灌注新水,保持1.4米的水位。
5機械增氧:每池配增氧機1臺,晴天堅持中午開機2~3小時;陰雨天在黎明前開機;浮頭時臨時開機。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