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域養魚網箱的管理
發布時間:2010/2/6 8:05:43 來源:漁業致富指南 編輯:呂曉峰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大水域網箱養魚技術是近幾年來發展迅速的一項水產養殖新技術,我國水域廣闊,有發展網箱養魚業的良好條件和巨大潛力。網箱養魚具有投資省、見效快、產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等特點,深受廣大養魚戶的青睞。網箱養魚主要包括鯉魚、鯽魚、草魚、魴魚、羅非魚、淡水白鯧、烏鱧、鱖魚、鯰魚等。大水域網箱養魚已成為發展庫區、湖區經濟,增加庫區、湖區人民群眾經濟收入,加快群眾致富奔小康和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的重要途徑,但要使網箱養魚獲得成功加強日常管理是關鍵,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飼料的投喂
網箱養魚所使用的飼料一般均用配合飼料,可根據養殖的種類與規格,選用適當的飼料配方,自行配制,也可直接使用商品飼料。
1.1箱內要設置飼料框:網箱養魚投餌過程中,由于魚的搶食游動使餌料散開,存在流失的現象。為此要在網箱內設置飼料框,飼料框要設置在網箱的底部,面積大小同網箱底,邊緣高出10~20厘米,一般為聚乙烯織的紗窗或撈鰻魚的網片。
1.2投餌量的確定:網箱養魚的飽食量即魚一天中所能攝取的最大餌料量。據實驗,按80%的飽食量投餌,其餌料利用率最高。網箱養魚的投餌率與水溫高低成正比,與魚體的體重成反比。而投餌量是指一天中投餌的數量。即:投餌量=投餌率×魚體的重量。魚體的重量=魚體平均規格x(放養數一死亡數),因此,投餌量隨魚體的增大而增大。
1.3馴食:馴食可提高餌料利用率,減少投餌時間。方法是在投餌初期,用敲船沿、竹框、水桶發出聲響,將魚誘集至食臺,一邊慢慢投餌。使魚形成條件反射,一聽到聲響,就游到水面等待搶食。每日投餌次數:一般4-6月2~3次,7~8月4—5次,9月2~3次,10月2~1次。每次間隔3—4小時,從早晨8~9時開始至傍晚6—7時。
1.4投喂方法:先投部分餌料,讓魚全部浮起待食,再將飼料的40%~50%投入箱中,待部分魚下沉,這時要慢慢投喂,并掌握吃八分飽,一般每箱的投喂時間為10分鐘左右,提倡投喂少量多次。在投餌中還要根據魚類個體大小,攝食情況、水溫、天氣情況、水質狀況和生長情況靈活掌握投餌量。隨著魚體增大,7~10天要抽樣分析生長情況,調整投餌量。
2要及時檢查網箱加強防逃、防盜工作
網箱在安置前應經過仔細檢查,魚種放養后還要勤檢查,目的是為了能及時發現網箱有無破損,防止偷逃,以減少損失。防逃檢查一般在傍晚和次日早晨進行,網箱逃魚主要是因水老鼠、鱉等敵害生物咬破,來往船只掛破,操作不慎破裂,網箱質量不好引起的網目移動、斷裂。為此,要經常檢查,發現破洞及時修補。雙層網箱的夾層若有養殖魚類,或魚吃食不正常均可能是逃魚。防逃的方法:一是圍攔無害區,即用攔網或刺網將網箱區內的敵害驅趕后,并立即包圍起來,既保護網箱,又可捕到野魚;二是使用雙層網箱,并在兩箱間放不同于養殖箱內的刮食性魚,可防止敵害的危害。防偷盜檢查,主要在養殖后期,特別在起捕前更應加強檢查。
3網箱附著物的清洗和定期移動網箱
網箱下水后,在3~5天后就會附著大量的污物和絲狀藻類及其它生物,堵塞網目,影響水體交換,影響魚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應定期清洗網箱,方法是將網衣提起,用手揉搓并在水中擺動,操作要細致,不要損壞網衣。但最好的方法是放養刮食性魚類,用生物清污,既省工又能增產。在養殖過程中,要根據水域洪汛、水位的變動情況,水質的肥瘦及時移動網箱的位置,避開不良養殖環境,選擇條件適宜的場所。
4災害天氣的管理
災害天氣主要指大風、暴雨和洪水。大風常伴隨暴雨出現,網箱區的風力比陸地要強。設置在湖泊、大水域內的網箱,有時會被淹沒或傾翻,所以在刮大風前必須檢查網箱的框架和支柱是否牢固。固定式網箱要加固繩索,并適當提高網箱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浮式網箱要防止大風期間網箱底部挨著湖底,因摩擦而引起斷線和破網。洪水可以使網箱設置區的水流加速,沖垮網箱樁或使浮式網箱走錨移位,水位升高可使固定式網箱沒頂逃魚,必要時將開口式網箱加蓋封頂。無論大風還是暴雨或者洪水,在過后要立即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修復和搶救。
5定期檢查魚群
定期檢查魚群的目的,一是為了檢查病害,以便及時采取防治措施;二是觀察魚類的生長情況,以便及時調整投餌率。一般每隔7~lO天檢查一次,然后調整投餌率,最多不超過15天檢查一次,否則投餌量不易掌握。檢查魚類病害,一般可在5月初發病季節前結合生長檢查一并進行,并決定是否采取藥物防病措施。
6加強疾病防治
網箱養魚的疾病,重在預防,要實行防治結合的方法。一般一個生產周期內,可進行2~3次,即第一次在網箱安置魚種放養時進行;第二次在5月初進入發病季節前進行;第三次8月份立秋前后進行。常用的方法有:
6.1掛簍、掛袋消毒法:當發現網箱中的魚群有細菌、原生動物或甲殼類寄生引起疾病時,可用漂白粉掛袋或硫酸銅掛簍法進行消毒,將漂白粉100—150g裝入布袋中,每只網箱內懸掛2~4只,連續治療3~5天。如有原生動物或甲殼類引起疾病時,可改用硫酸銅掛簍,防治方法同漂白粉。讓藥物慢慢擴散至箱中,殺死魚體上的病蟲害。
6.2投喂藥餌:該法可在魚類發病或發病前預防使用。因網箱中的魚群已經養成定時吃食的習慣,所以拌和在餌料中的藥物能被魚類充分利用。常用的藥物主要有抗菌藥如氟苯尼考和中草藥類等,抗菌藥用量30~lOOmg/kg魚體,連喂5—7天;中草藥類,如大蒜用量1%,搗爛加清水拌于顆粒料中,制成藥餌,連喂5~7天,可防治細菌性魚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