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塘施肥應注意的問題
發布時間:2010/2/8 8:23:03 來源:第一食品網 編輯:呂曉峰
我來說兩句(0)

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確定適宜的養殖對象
對于水體較肥、溶氧較低的水體,應以養殖耐低氧、對腐敗毒物抵抗力強、食物鏈短的魚類為主,特別是以腐殖質為食物的魚類。目前,異育銀鯽,彭澤鯽、鯉、鰱、鳙、蝦、蟹、蚌,貝等是優選品種。
2、判別池水肥度
在施肥前先檢查池水的肥瘦。通常從水色、水華,油膜以及用化學手段檢測來判斷水體的肥瘦程度。如果是肥水,可暫不施肥;如果是水華水;則應采取相應措施,控制擾勢種群的繼續發展;如果是瘦水,則要根據相應的水質,土質和環境,適當施肥。
3、確定施肥量
根據土壤的結構與特點、池塘條件、水質的肥瘦,池水的深淺,養魚的方式及水平、飼養對象決定施肥量。同一池塘同一生長期中總施肥量不宜過高。因此,從清塘、放苗開始,就要擬定總施肥量,并根據水中養分或通過水色判斷來決定每次施用量和施肥頻率。
4、確定施肥時間和方法
(1)施肥時間。施肥的時間與水溫有密切的關系:一般情況下,當水溫到15℃以上時,就應先施基肥,要求一次性施足,以后再追肥。當水溫到20-30℃時,浮游植物在適宜的光照、溫度條件下,繁殖期來到,此時也正是水產動物快速生長的旺季,施肥量要適當增加,主要是增加施追肥的次數,并注意選擇在晴天中午施肥。
(2)施肥方法。施肥時,先將肥料放于桶內或其他較大的容器內,然后用水溶化并稀釋(約30分鐘),均勻潑灑。施肥原則“少量多次,少施勤施”。所謂“少施”,即每畝每次施用充分發酵后的有機肥幾十公斤。所謂“勻施”,即用水和糞法全塘均勻潑灑,使魚塘水色呈黃褐色或油綠色,水面無油膜,透明度保持在20~30厘米。所謂“勤施”,即隨著魚類的攝食,每當塘水肥度下降、透明度大于30厘米時,立即再施肥。通常選擇在晴天中午光照強度大時施肥,雨天盡量不施;但夏季如果連續陰雨,水質較瘦時,也得及時施用。特別注意的是:在混合用磷肥、氮肥時,必須先施磷肥,后施氮肥,次序不能顛倒,也不能同時進行。如果氮、磷肥同時施用,就會產生一種有毒、無肥效的偏磷酸,既降低肥效又對水產動物產生毒性。
5、定期換水,調控水質
若魚塘中有機物和各類生物的代謝廢物積累過多,水中的含氧量下降、浮游生物組成不良,就會影響養殖魚類的生長。因此,要定期換注新水,以免魚塘水質過肥,始終保持水質“肥,活,嫩、爽”。在立體開發、高產高效的綜合養殖條件下,為防止因投放大量飼料和養殖密度過大而造成有機質過多,池水缺氧、魚浮頭泛塘等,可用有益生物系分解有機物并改善缺氧狀態。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