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漁期間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資料片)。
從3月15日起至6月25日止,濟寧市南四湖及其貫通河道百日禁漁期將正式啟動。 其間,漁政部門將在禁漁的同時,繼續落實水生生物資源養護行動,開展資源增殖放流活動。
保護漁業禁漁已刻不容緩
一年一度的南四湖百日禁漁期將從3月15日啟動,為加快濟寧市漁業資源的修復,屆時,除南四湖及其貫通河道將禁止一切捕撈作業外,上下級湖各5萬畝的常年禁漁區仍禁止捕撈作業,同時大中型水庫也將實施禁漁制度。
濟寧市境內擁有我國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淡水漁業資源豐富,而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驅使,非法使用電魚、炸魚、毒魚等方式捕魚,嚴重破壞了漁業生態資源;加之湖區旱災時常發生,水質污染較重,使得漁業資源受到嚴重破壞。
針對這一現象,從1987年6月,微山縣要求在魚類產卵期停止捕撈,并嚴禁使用禁用漁具從事捕撈生產。此后各級政府也制定了相應的管理保護措施,其中禁漁制度規定:南四湖內每年5月1日至8月31日為大型定置網漁具禁漁期(網箱、桿子箔等);6月1日至8月31日為全湖禁漁期(持證的蝦籠、悶籃、提罱除外)。同時,微山湖、獨山湖各劃出5萬畝為常年禁漁區。隨后,針對湖區資源量和水質情況,多次調整禁漁期時限。
近年來,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保障了湖區水位的穩定和水質的改善,2007年,根據湖區資源狀況和汛期、氣候的影響,經專家論證,對南四湖水域及其貫通河道的禁漁時限再次進行了調整,將往年從4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4個月的禁漁期,調整為從3月15日至6月25日。
禁漁同時增殖放流修復漁業
為進一步恢復漁業生態環境,漁業管理部門在加強漁業資源保護的同時,還采取了直接放流增殖的措施。
據介紹,從2005年起,在省、市各級政府的扶持下,開始向南四湖投放大量魚卵和魚苗。截至目前,濟寧市已連續五年在南四湖區實施了大規模的人工增殖放流活動,累計在常年禁漁區內投放優質魚、蟹苗種5000余萬尾;增殖放流的投入產出比為1:13左右,直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明顯。
同時,漁政部門進一步加大了禁漁期的宣傳,讓漁民們切實認識到禁漁是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措施。漁政部門堅持依法治漁,加強湖區的巡邏檢查,依法對湖內違法生產活動進行打擊。對于在禁漁期內非法捕撈的人員,漁業部門將依據《漁業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對其加重處罰。按照《漁業法》規定,在禁漁期內進行違法捕撈的,將被沒收漁獲物和違法所得,并處以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將沒收其漁具,吊銷捕撈許可證。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沒收漁船。構成犯罪的,將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了更好地促進湖區資源恢復,維護湖區生態平衡。漁業部門將于今年3月底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屆時,將投放青、草(魴)、鰱、鳙、黃顙、微山湖鯉魚和扣蟹等多個品種。據悉,這將是2005年持續開展人工增殖放流活動以來行動最大、放流數量最多的一次。
實施禁漁已見到明顯成效
每年的6月25日后,為期100天的南四湖禁漁期正式結束。濟寧市湖區的捕撈漁船紛紛入湖“淘金”。從幾年來的捕獲情況看,開捕后,湖上魚類資源量明顯回升,每天單船捕撈作業的漁船經濟收入均在100至200元之間。
采訪中,漁民普遍反映,由于政府重視和管理措施得力,南四湖經過100天的“休養生息”后,湖內鰱鳙魚、鯽魚、鯉魚仍是捕撈的主要品種,數量明顯比往年增多。就連前幾年不多的翹嘴紅鲌也大面積出現。由于水質的改善,名貴經濟魚種毛刀魚、銀魚均在上下級湖形成生態群體,且規模較大,大湖捕撈產量相當可觀,重現了昔日“日出斗金”的場面。
據漁業局工作人員介紹,湖區資源呈現快速恢復發展的良好勢頭,主要是實行控制捕撈強度、開展禁漁、進行大湖放流和加大管理力度的結果。根據2009年微山縣湖區資源情況,將湖區捕撈許可證的數量嚴格控制在5000個以內,對破壞資源嚴重、影響可持續發展的機動拖網、小拉網漁具進行了淘汰,從根本上控制了捕撈強度。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綜合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