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據來自寧夏回族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的消息,過去五年間,寧夏水產品生產面積和產量連續實現兩位數增長,去年全自治區水產品產量首次突破10萬噸。
寧夏擁有低洼鹽堿荒地100多萬畝、各類濕地384萬畝,其中湖泊面積超過180萬畝,發展水產養殖業的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寧夏把適水產業發展作為轉變漁業發展方式、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的重要突破口,適水產業規;a業化水平顯著提高。
去年寧夏重點新建規;m水產業示范基地35個,通過示范帶動,全自治區水產養殖面積突破50萬畝,比上年增長18.2%;水產品產量首次突破10萬噸,比上年增長17.6%。
同時,寧夏的漁業結構調整也取得新進展,烏克蘭鱗鯉、草魚、鯽魚、團頭魴、黃河鯰、河蟹等特色及名優水產品比重占到全自治區水產品養殖總量的50%以上,草魚養殖規模接近全自治區水產品養殖面積的30%。特別是在賀蘭、中衛等地開展的1000畝稻田養蟹試驗示范一舉成功,畝純利潤達到1000元以上,為寧夏特色漁業發展探索出了新方向。
據自治區農牧廳漁業局介紹,去年寧夏生產的水產品七成以上都外銷甘肅、青海、西藏、陜西、內蒙古等西部省區,全年實現漁業經濟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從漁農民人均純收入5950元,高出全自治區農民人均純收入1863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