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目前進入種苗業,并朝著“種苗帶動飼料銷售”這個方向努力的大企業不少,且以飼料企業為多。從表面上看,這是一個有美好預期的項目:由企業苗場供應優質種苗,養殖戶養好的種苗,魚蝦生長速度快、病害少,養殖過程順利;成功養成銷售,養殖戶賺到了錢,飼料企業實現了盈利,賣苗種也賺到錢,企業與養戶雙贏。
這些企業還只是處于“向購買飼料的客戶介紹、推薦本企業種苗”的階段,而沒有進行捆綁銷售。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捆綁銷售這種模式的一些不足外,很多企業的種苗質量還無法達到“像正大蝦苗那樣的質量和口碑”,是最主要的原因。
近年來,不少原本不涉及種苗行業的大型水產企業紛紛“搶灘登陸”,以各種方式拓展自身的種苗業務,在這其中,又以對蝦、羅非魚和草魚這三個大宗水產品種最為明顯。
水產企業進軍種苗業,毫無疑問,此舉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企業本身的飼料、加工業服務,提供質量有一定保證的種苗,確保了主業的順利完成。
帶著資金、人力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各大型水產企業的進入,可以說攪動了種苗業的“江湖”。
市場混亂 大企業順勢登陸 縱觀我國水產種苗市場現狀,一言以概括之:“亂”。沒有細致的行業規則和準入條件,缺乏有效的監管條例和措施,這種情況導致的必然后果就是,養殖失敗案例增加,養殖效益低下,病害容易流行。
以蝦苗為例,因為價格低廉,普通蝦苗曾經在華南各地占據主流市場,然而2009年普通蝦苗第一次出現了滯銷。養殖戶的需求開始轉向優質苗,其中高位池地區以一代苗為主,而在土池為主的珠三角地區,則大多選擇二代苗。在幾年前,來自福建地區的“高溫蝦苗”靠著廉價成本,在珠三角地區大行其道。2009年,福建的普通苗繁育場及珠三角地區的普通苗培苗場有近半被淘汰,留下來的也大多苦苦支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珠三角地區的二代苗培苗場,特別是幾大蝦料企業的品牌苗,嚴重供不應求,高峰時甚至“一苗難求”。
據了解,2009年上半年投苗高峰時,普通苗就已經出現了滯銷的狀況,在珠三角地區,不少培苗場20元/萬尾的蝦苗幾乎無人問津,從年中開始,市場上已經再難見到普通苗銷售。
“蝦苗行業很亂,質量也不好,這就是我們品牌蝦苗進入的時機。”正大公司一位經理說。劣質苗種擾亂市場,養殖戶失去了信心,廉價苗撈了一筆快錢后,也斷了自己的后路。
對蝦如此,羅非魚、草魚等品種的形勢也相似,而和對蝦相比,生產羅非魚、草魚種苗所需要的資金、技術門檻“低得幾乎不存在”,魚龍混雜、種質退化的現象更加嚴重。
不論是什么品種,種苗市場都存在眾多亂象,眾多苗場好似各路諸侯,各占一塊地盤,你爭我奪;只有實力超群的一方勢力出現,才有規范整個疆土的可能。
國聯水產種苗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譚立志介紹,2009年,公司從美國SIS引進親蝦1萬對,預計今年可生產幼體3000億尾,蝦苗30億尾。今年國聯第一批蝦苗已經出2億尾,基本被預購一空了。
作為飼料界最早上市的大佬之一,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近年來也逐步涉足苗種業。“通威在10多年前就已在西南地區開展選育、推廣建鯉良種,到目前已經擁有國內品質最好的建鯉良種家系,年銷量近2億尾。”通威股份原種場的劉匆告訴記者。除此之外,通威還涉足包括蝦苗、羅非魚苗等的生產銷售。
諸多行業龍頭強勢進入,讓水產種苗市場在混亂中開始顯現新的秩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