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爭奪市場 各企業紛紛出招 以種苗帶動飼料業,多年前就已經出現,作為全球最大的農牧企業,來自泰國的正大公司憑借技術力量優勢和多年的積累,成為靠優質種苗成功帶動飼料銷售的首創者。
一直以來,正大蝦苗的質量在行業里有口皆碑。在華南的蝦苗市場上,正大蝦苗的價格也是最高的。在海南地區的推廣獲得成功后,近年來正大蝦苗以合作的方式逐漸進入廣東。而其選擇進入廣東的“登陸點”,恰恰是市場異常混亂、缺乏大型蝦苗場的珠三角地區。
優質的蝦苗,可以確保飼料銷售的順利;而蝦苗要做到優質,主要依靠好的親本。“正大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此,這也吸引了國內各大水產企業紛紛仿效,投入資金建設苗場、引進親蝦,進行蝦苗的生產和配套銷售。近幾年,各大型水產企業,如通威、國聯、恒興、粵海、海大等,都在大力進入種苗業,紛紛在各個養殖重地設點,搶占市場。從目前華南地區的情況看,大企業進入種苗業的方式有租用、收購、自建、或簽協議合作等,不一而足。
業內人士表示,飼料廠生產種苗的主要目的是為飼料銷售服務,盈利是次要的;與專做種苗的企業相比,飼料廠苗場受生產成本限制不大,經營生存空間大。即使賣苗虧一點,飼料廠苗場只要能給養戶供應優質種苗,提高養戶的成功率,增加飼料銷量,飼料廠賣苗的損失可以從飼料利潤中得到彌補。
“我們的繁育基地完全由公司自己建設,目前在湛江和珠海分別有一個苗場,但是所有的苗都是在湛江的苗場出,珠海的那個場只是用來調苗、標粗,主要是起到分銷的作用。”譚立志告訴記者。
據了解,在管理方式上,集中親本、分銷苗種是大型水產企業涉足種苗業時,比較普遍的操作方式。親本是苗場最重要的生產資料,采取這樣的方式,除了水源要求等自然條件的限制外,也有利于親本的統一飼養、篩選,苗種的批量生產和培育,同時還利于銷售的管理。而作為羅非魚苗種,由于其生產門檻太低,采取這樣的方式還可以降低親本被偷竊的風險。
和單純的苗種企業相比,各大型水產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資金、技術、人力、品牌、銷售網絡和客戶資源都已成熟,具有明顯的優勢。
行業發展到今天,品牌和質量已真正成為核心的競爭力,而這些,也正是眾多小型苗場所缺乏的。而從各大企業的角度看,即便種苗質量方面有待商榷,但經過多年的發展,品牌正是逐鹿市場的有力武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