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日,70余噸的優質活體中國蝦夷貝從朝鮮順利運抵蓬萊港,這標志著蓬萊市首次嘗試“國內育苗、國外養殖”的水產品發展新途徑取得實質性進展。這批蓬萊興東苗種培育有限公司進口的蝦夷貝將在國家進境水生動物臨時隔離檢疫場檢驗檢疫合格后,鮮活上市。
興東苗種培育有限公司,是蓬萊市首家取得出口水生動物注冊資質的企業。近兩年,他們在開展本地水產育苗養殖的基礎上,把目光投放到海外,把本地培育的優質蝦夷貝幼苗出口到朝鮮,利用朝鮮適宜的環境和天然餌料豐富、無污染的優質海域,以及廉價的勞動力成本進行養殖。此舉,使蝦夷貝的成長時間由三年縮短到兩年,并且蝦夷貝個體直徑能達到12公分,無論在品質還是個體大小上都明顯優于在國內海區養殖的蝦夷貝。
在整個“出口———養殖———進口”的過程中,煙臺檢驗檢疫局蓬萊辦事處對這一新興的水產養殖模式給予了極大的扶持,派出專門工作人員進行全程跟蹤服務,協助辦理各項進出口檢疫許可手續,并且全部免除了檢驗檢疫費用,大大降低了“朝鮮產”中國蝦夷貝的生產成本。
據了解,在前期開展小批量進口“朝鮮產”中國蝦夷貝嘗試獲得成功后,蓬萊市將繼續擴大海外養殖的規模和進口數量,產品銷售范圍也將由市場零售擴展到大型工廠流水線加工再出口方面,以創造更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