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養殖寶典訊:談到2009年水產養殖的病害問題,對華中地區的水產養殖戶來說,是非常頭痛的一年。與2008年相比,病害的發生呈現了三個非常明顯的特點:(1)發病時間明顯延長;(2)死亡率高;(3)治療比較困難。本文就華中地區2009年池塘養殖中的病害做一些簡單的回顧和分析。
疾病發生時間提前,發病率、死亡率較高
從疾病的發生時間來看,根據我們這些年的記錄,以往草魚疾病一般在5月初開始大量發生,今年提前到了4月15日左右,提前了接近20天。今年出現了兩個發病高峰,第一次是5月初到5月20日左右,這個階段主要是鰓霉病和病毒性出血病、細菌性爛鰓;第二次是6月初到8月下旬,主要是細菌性腸炎(也叫“烏頭瘟”)。按照以往的經驗,一般7月15日左右草魚“老三病”基本上會停止,但是今年的時間一直持續到8月10日左右仍大量發病,8月10日之后很多池塘處在零星死亡的狀態。
從發病率來看,今年一冬齡草魚92%的池塘發病,使用常規管理方案(定期殺蟲、殺菌)進行管理的池塘死亡率平均在28%左右,5%左右的池塘死亡率超過60%。
從發病的規格看,以往一般只有一冬齡草魚發病,兩冬齡草魚則很少發病,從跟蹤的情況看,兩冬齡草魚的平均死亡率在7%-15%。
魚苗培育過程中,白頭白嘴病的發病率明顯高于往年,特別是5月初的魚苗,一般從下塘第5-9天開始死亡,5天左右結束。從統計的情況看,發病率在20%左右,死亡率最高的達到了90%左右,死亡非?,而且治療效果很差。我們分析主要與今年4、5月份的長期陰雨天氣有關。
寄生蟲病明顯增多
從疾病的種類來看,今年各種疾病都有大量發生。以往很少發生的魚病今年也呈現大面積暴發的情況,但肝膽綜合癥的發病率較往年有所下降。
第一種是寄生蟲病(主要是指環蟲和車輪蟲)明顯較以往嚴重,使用顯微鏡鏡檢,最多的一次在一個視野里面發現70個左右的車輪蟲和30個左右的指環蟲;從4月份到6月份都比較常見。
第二種是鰓霉病,在江西丘陵型小水庫中多次發現,其次是使用有機肥肥水的池塘,主要發病時間在4-5月份,死亡規格主要在50-300克。
第三種是草魚的病毒性出血病,筆者這些年一直從事水產養殖技術服務工作,碰到如此多的病毒性出血病病例還是第一年。病毒性出血病的三種類型(紅鰭紅鰓蓋型、紅肌肉型、腸炎型)都有發現,發病規格從20-750克均有,這一點與資料上介紹的數據(主要發病規格在14厘米以內)有較大的差異。
第四種是藥物中毒,由于今年草魚的死亡率較高,絕大部分養殖戶病急亂投醫,只要聽說什么藥效果比較好,不管對癥與否,馬上就買回來使用,而且劑量隨意增加,很多池塘已經明顯形成了藥物中毒(這里特指慢性中毒)。
青魚不明疾病,這里尚且無法對這種疾病進行定性,發病池塘的死亡率特別高,發病時間從5月中旬到8月底,死亡規格從100-6200克。從癥狀上看,主要是腸炎,肝臟腫大、發黃,膽囊腫大、膽汁發黑;藥敏試驗的效果也并不明顯,特別容易反復發生。
常規疾病(如草魚“老三病”)今年的發病率更高。
天氣多變致水環境變差
通過監測水質和魚病發生的情況,我們認為今年草魚一冬齡魚種和魚苗大量發病的原因都與天氣和水質、飼料投喂等因素都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今年前期氣候一直不太正常,進入3月中旬之后,雨水一直較常年多,大大超出我們的預料。從我們的記錄來看,4月份華中地區大部分區域的陰雨天氣超過20天,5月份超過15天,端午節(5月28日)之后,按照以往的經驗,天氣應該趨于平穩,以晴天為主,但今年陰天或者多云天氣也較多。6月份陰雨天氣達到12天,7月份異常高溫、干旱,8月份氣溫整體不高,但是長期處于悶熱狀態。今年整體氣溫變化大,雨天氣溫驟降,晴天氣溫驟升的情況多次出現。
前期過多的陰雨天對水產養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今年的黑麥草中后期的長勢較以往要好很多,池塘草料的投喂量有明顯的增加,池塘內懸浮物的數量較往年增加,特別是草魚的糞便增加明顯;
二是水質不正常,黑水、烏云水、紅水、藍綠藻、濁水等惡劣水質大量出現;
三是水體內氨態氮、亞硝酸鹽、硫化氫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明顯偏高,從我們監測的情況看,超過40%的池塘出現一種或者幾種有害物質同時超標的情況;
四是水溫、大氣壓變化頻繁,導致水體內氧供應、水溫變化較大,魚體應激反應強烈。
水溫的頻繁變化導致水體上下對流經常出現,大量的糞便、殘餌不能正常沉降,以懸浮物的形式存在在于水體中,一方面阻擋光線的進入,抵制藻類的生長,另一方面大量消耗水體內的氧氣,氧債出現的水層升高。同時,天氣不正常,有效光照時間不夠,也影響了水體內藻類的光合作用,溶解氧的供應難以得到保障。有機物的分解速度下降,魚經常出現缺氧浮頭的癥狀,這一點從我們的監測中體現得非常明顯。2009年前期出現浮頭甚至泛塘的池塘較往年多20%以上。
大量的機物在水體中上層長期存在,為車輪、指環蟲等原生動物、鰓霉等真菌、柱狀嗜纖維菌等有害的條件致病菌的生長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導致體內病原體數量急劇增加。同時,由于水體氧氣供應長期不足,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異常升高,加上水溫變化大,魚體應激反應強烈,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三個因素(水環境惡化、魚體健康狀況下降、病原體大量繁殖)共同作用,導致了今年草魚疾病的大暴發。實際上不僅是草魚,包括抵抗力比較差的斑點叉尾綁等品種,在今年的養殖中死亡率都非常嚴重,部分網箱養殖的一冬齡斑點叉尾綁魚種死亡率超過9成。
6月底之前,大約30%左右的池塘水色比較混濁(水的顏色并不深,但是透明度非常小,主要是水體內大量的藻類死亡或者雜質過多造成的,這種情況首先需要做的工作就是進行沉降處理,常用的有明礬、聚合氯化鋁等(很多漁藥公司都有該類產品));大約30%左右的池塘水體內氨態氮或者亞硝酸鹽等有毒物質含量超標;還有15%左右的池塘是藥物慢性中毒導致的大量死亡,這種情況用藥無效甚至越用藥死亡會越嚴重;另外還有25%左右的池塘是病原體造成的,需要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殺滅。
進入7月份,天氣一直持續高溫少雨,飼料的投喂量急劇增加,由于大部分區域水源難以保證,導致很多池塘水質急劇變肥,水體內懸浮有機物的數量快速增加,到8月份出現了非常普遍的浮頭情況,從我們統計的情況看,今年8月份泛塘240起左右,大大超過去年統計的183起。江西南昌、湖北黃梅、湖北公安、湖南安鄉等高密度養殖區域的浮頭情況嚴重,8月份浮頭天數超過10天的池塘很多。
預防和治療以調節水環境為主
在這種情況下,高發病率是不是就不可避免呢?是不是就沒有辦法進行預防或者有效控制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海大集團華中地區的三家分公司(目前已經在生產飼料的)今年年初從2月份就開始進行水產健康養殖技術推廣,在疾病預防上,大力推薦前期使用少量化學藥物進行水體殺蟲殺菌,然后堅持使用復合微生物制劑(海大集團海貝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主要產品是海聯科101、海聯科102、海聯科105等)進行水質調節,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與對照塘相比,使用海大健康養殖方案的池塘不僅水質較穩定,魚的攝食一直較好,生長速度更快,而且發病率明顯下降,藥物開支比常規方案明顯減少,得到了廣大用戶的一致好評。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