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3月18日,中國第二屆長江江鮮·河豚美食節暨揚中第七屆江鮮美食節在江蘇揚中市開幕。此次活動以“保護長江生態資源、弘揚江鮮美食文化”為主題,站在更高平臺和更大范圍內全面放大揚中“中國江鮮菜之鄉”的品牌效應,進一步刷新“揚中河豚”的特色名片,擴大揚中知名度,達到服務經濟、拉動內需、惠及民生的目的。
揚中市位于江蘇省中南部的揚子江中,四面環江,為長江第二大島。揚中是一個清新秀美的生態島,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經濟學家費孝通曾五下揚中,留下了“魚米之鄉,江中明珠”的題詞。揚中具有獨特的江島生態環境,處處蘊含著“水的靈氣、島的風采、江的神奇”。
4月17日,作為本屆美食節特色活動的全國首屆河豚烹飪大賽將在揚中舉行,開創了全國單獨舉辦河豚烹飪大賽的先例。屆時,來自全國20多個省市的一百余名烹飪大師將齊聚一堂,一展河豚烹飪絕活。“這樣的比賽,不僅進一步擴大揚中和揚中河豚的知名度,推介揚中,更可以以此繁榮揚中的水產養殖業、流通業,使揚中能形成一個產業鏈,為今后爭創河豚烹飪培訓基地和申報河豚之鄉打下基礎,從而更加打響揚中和河豚江鮮的品牌!睋P中市烹飪協會負責人介紹說。此外,據記者了解,此屆美食節期間,中日合作項目——日食河豚料理店也將于3月21日開業,屆時廣大賓朋將品嘗到地地道道的日式河豚美味。
河豚是一種味極鮮美但有劇毒的魚類,中國人食用河豚,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山海經》中就記有“赤鮭”“鯡鯡”。唐代,宮廷中也食用河豚。宋代食用河豚之風更盛,地區更廣。江淮之間食河豚已成為一種喜好。元明時期食河豚之風不減。清代,記載食河豚的地區更是擴展到了山東文登海域,但仍以江南最為出名,故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河豚為江南最尚之物”。
刀魚、鰣魚、河豚被并稱長江三鮮,而江刀和江鰣如今幾乎成了絕響,唯有河豚美食在揚中被發揚光大。河豚與揚中淵源已久!按褐奚堆,春岸飛柳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梅堯臣《河豚魚詩》)長江在流過“中流砥柱”的鎮江焦山之后,江面豁然開朗,水流平緩寬闊,而揚中島原本是這段江面上的一個沖擊洲。自然的造化使這里平坦的江面和濕地成了小魚小蝦們的樂土,因而這里也就成了從海里洄游來的河豚們最溫暖、最愜意的產房。清明前是河豚產仔的季節,產仔前河豚的味道最鮮美。東坡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就是此時。地處淮揚菜系腹心的揚中自古以來烹調技術發達,全面掌握了河豚去毒保險、安全食用的訣竅。近年來更是改進技藝,推出周長順河豚宴、孔慶璞河豚宴等名牌,而且揚中通過烹飪協會嚴格管理餐館酒樓,廚師獲的河豚烹飪上崗資格才能烹飪,保證餐飲市場秩序正常,防患于未然。
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欣然曾揮毫題詞:“揚中江鮮甲天下”。揚中品目繁多的淡水魚不僅豐富了我國的烹飪原料資源,也讓揚中人理所當然地挑起研究、發展江鮮菜的重任。經過數百年的遴選和發展,風味獨特的江鮮菜已自成一體,風靡大江南北,香飄五湖四海,成為我國飲食文化寶庫中的一大瑰寶。
連續七屆以“美食搭臺、服務經濟、推介揚中、惠及人民”為宗旨的江鮮美食節的舉辦,催生孕育了獨具特色的揚中江鮮產業,放大擴展了江鮮美食節的節慶效應,使其成為一項造福全民的經濟引擎。近年來,揚中市迅速全面發展起來。市委市政府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引下,以“提升經濟總量,提升城市形象”為戰略目標,致力發展工程電器、新能源、現代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致力推動全民創業、科技創新。先后取得“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工程電器島”、中國十佳“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中小城市第5位、“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市”等稱號。未來揚中的目標是建設一座溝通南北的樞紐之城、清新秀美的生態之城、特色鮮明的工業之城、和諧向上的幸福之城。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