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09年,全省漁業生產始終堅持“以養為主”的方針,通過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調整養殖結構,不斷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漁業生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養殖產量大幅提高,全省漁業生產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一、總產量和養殖面積均保持快速增長
2009年全省水產品總產量達188.59萬噸,比2008年增加9.9萬噸,增長5.6%;養殖面積383千公傾,比上年增加21.31千公傾,增長5.9%。養殖產量172.1萬噸,比上年增加9.5萬噸,增長5.8%。
二、精養面積擴大,名、優、水產養殖產量增長加快
2009年池塘精養面積達138.6千公傾,占池塘養殖面積的73%,比上年增加了25個百分點。甲殼、貝類、珍珠、鱉類、牛蛙等名優特水產品產量分別為18991噸、16230噸、1314噸、2719噸和7358噸,比上年分別增長11%、5.1%、12%、11.7%和8.6%。另外鱔魚、鱘魚、斑點叉尾鮰魚、河蟹等也都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三、休閑漁業快速發展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和旅游業的興起,人們渴望遠離城市的喧囂、回歸自然、親近自然。為順應這一消費需求休閑漁業得到快速發展。如岳陽有漁業垂釣場所654個,其中把漁業生產與休閑、旅游、觀光、度假、娛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休閑漁業場所有6家;集垂釣、休閑、餐飲于一體的休閑漁業場所590個,年接待休閑人數達55余萬人次,休閑漁業產值達1.3億元。永州便江、柏林的“鱘魚館”,長沙的百里水產走廊等,這種住水邊,玩水面,食水鮮的休閑漁業的興起不僅增加了養殖戶的收益,還拉動了旅游、餐飲、住宿、娛樂等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休閑漁業創造出了較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既拓展了漁業空間,又開辟了漁業新領域。
四、漁業產值占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比重進一步加大,經濟效益逐年提高
2009年漁業生產實現產值189億元,占當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5.9%,比上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據全省農村住戶抽樣調查,2009年農民從漁業養殖中獲得收益明顯增加,來自漁業的人均純收入為58.95元,比上年增長8.3%。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