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15種我省特有珍稀土著魚人工馴化繁育獲得成功,長薄鰍、叉尾斗魚、線足鱸等觀賞土著魚保護開發進展順利,我省科學保護和合理利用瀕危土著魚類資源的成效逐漸顯現。
云南魚類種數占全國淡水魚總種數的近50%,本地特有土著魚類種數居全國之首。近年來,在漁業水域環境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全省80%的湖泊魚種類和60%左右的江河魚種類處于瀕危狀態,63種土著魚被《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列為瀕危物種。
為科學合理地保護和利用土著魚類資源,我省嚴格禁止圍湖造田,所有湖泊禁止機動船捕魚,主要湖泊實行全湖常年封湖,湖泊禁止網箱養魚和圍欄養魚,有效保護了土著魚類資源。相關科技工作者在小壩塘及稻田中進行魚類增養殖試驗示范,并成功將滇池優良鯽魚種群——滇池高背鯽移殖到星云湖、異龍湖、程海等湖泊,使之很快增殖為各湖泊的主要經濟魚之一。近年來,省漁業科學研究院、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等相關科研院所積極探索珍稀瀕危土著魚類的人工馴養繁殖。省漁科院等單位人工繁育成功洱海弓魚之一的云南裂腹魚、被認定為野外絕滅種的珍稀魚類小裂腹魚、產自金沙江的優質魚類短須裂腹魚以及產自西雙版納的大刺鰍4種野生土著魚;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等單位人工繁育成功滇池金線鲃和撫仙湖抗浪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人工繁育成功產自元謀金沙江的長薄鰍。此外,全省各地還先后人工馴養繁育出星云湖大頭鯉,洱海春鯉,杞麓鯉,石屏烏鱧、胡子鲇,陸良鲇魚,元陽月鱧,華坪巖原鯉。這15種特有土著魚人工馴養繁殖成功,既為這些土著魚類種群恢復及保護利用提供了科學保障,又為開發利用云南其他優質土著魚類資源提供了寶貴經驗。
目前,我省漁業科技工作者正致力于馴化繁育云南土著觀賞魚。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