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記者從昨天召開的上海市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現場會上了解到,上海目前已批復建設了149個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面積近7萬畝,總投資6.32億元。這些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成以后,大大提升了水產養殖業的規模化、生態化程度,極大地改善了水產養殖的基礎設施條件,為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與會代表現場考察了崇明縣陳家鎮瀛東村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和光明食品集團長江總公司珍品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并在長江總公司召開現場交流會。上海市農委水產辦、上海西部漁村、崇明縣農委、長江總公司在會上介紹和交流了各自的工作,在長江農場珍品標準化水產養殖場還舉行了首批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的揭牌儀式。
據介紹,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呈現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經濟效益好。改造后標準化水產養殖場,經過池塘清淤,養殖的凈容量增加了近30%;二是改善了水域生態環境。標準化水產養殖場首次引入了人工濕地的理念,每個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必須配備10%的人工濕地。三是水產品質量安全得到有效控制。2009年共檢測地產水產品611份,合格率達99.8%,為歷史最高。四是提高了組織化程度。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必須連片水面在100畝以上,且必須是國有的、集體的和合作社的養殖場才能改造。五是水產養殖的功能得到拓展。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設積極拓展垂釣休閑功能,形成一大批休閑垂釣基地,為養殖漁民增收開辟了新的途徑。六是標準化水產養殖場成為產學研的基地。許多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如上海海洋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東海水產研究所、上海水產研究所、水科院漁機所等紛紛在標準化水產養殖場建立科研基地,帶著科研成果和課題深入標準化水產養殖場開展科研和攻關,不但培養了一大批水產科研的新生力量,而且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促進了漁民的增收。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