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幾年,西安的環境有了不小的變化,天變藍了,水變綠了,河里也能見到魚了,而每一點變化的背后,都有很多基本環境保護的努力。
灞河是長安八水之一,在灞河兩岸生活的一些老居民都會記得,六七十年代灞河里魚蝦成群的場景,但是后來由于灞河水質污染嚴重,這樣的場景已經成了記憶,但是近年來,一些老居民驚喜的發現,灞河里又能見到魚了,這一方面得益于灞河的水質的改善,一方面是由于近年來在灞河里的魚苗放流活動,今年,又有百萬魚苗在這里重新回歸大自然。
西安市水產漁政處的李處長家住在灞河上游,他還記得小時候去河邊捉魚的場景。
李處長:大的能夠有一斤多有一尺多長。
但到了八九十年代,灞河水質污染最重的時候,釣魚人甚至難以釣到一條魚,2000年之后,水政部門一方面積極改善灞河水質,一方面開始進行大的魚苗放流活動,每年回歸自然的魚苗都有百萬尾,而像今天這樣一次放流達百萬尾的還是首次,我們看到,放流的品種中有鰱魚,鯉魚,鯽魚,甚至還有觀賞魚。
下午三點,這百萬尾魚苗被同時放流入灞河。
雖然是頭一次參與到魚苗放流活動中,但看到這些小生命在水利暢游,生出了一種久違的親切感,這是在鋼筋水泥的大城市里呆久了的我所從來沒有過的。
李處長:這些魚一方面可以改善環境,一方面也可監測河里水質,可算是水質的晴雨表。
李處長說,這樣的放流雖然是官方組織,但是希望能夠借此樹立大家的放流意識,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夠參與到這種有組織的放流活動中來來,試想一下,陽春時節,您帶著您的孩子,家人,朋友來到水邊,看到手的小魚兒奔向水面的時候,您心里是什么樣的感受呢。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