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湖南省醴陵市鲴魚原種場(國家級)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城郊東岸村市農業科技園內,現有土地水面積355畝,是我市天然鲴魚原種場種質資源庫,位于醴陵市北鄉,積水面積238平方公里,水面積1萬畝,蓄水1億立方米,是我市大Ⅱ型水庫是我省天然鲴魚的主要生產區。
鲴魚是細鱗斜頜鲴、黃尾密鲴、圓吻鲴、銀鲴等四種鲴魚統稱。鲴魚易規模養殖且營養價值豐富,深受群眾喜愛,是有重要經濟價值和發展前途的自然增值優良魚類,是全國重點推廣的四大優質魚之一,可作為當前農業水產品結構的最佳優質各進行調整、優化。在以上四種鲴魚中尤以細鱗斜頜鲴與黃尾密鲴兩種魚為養殖最為廣泛,占的比例大,移植養殖的面積多,因此,本文著重介紹這兩各魚的移植與養殖技術。
一、鲴魚移植技術
本文所指移植是將鲴魚(包括魚苗及魚種),通過汽車、火車、飛機等運輸手段,將魚苗裝進充氧的氧氣袋,一般經過在24小時之內運輸,移植到離本地水域比較遠,生態環境比較相似的新水域,使這能正常生長,繁殖,形成新的種群,以充分利用大中水面的餌料資源,提高魚產量與經濟效益的有效措施。主要技術簡介如下:
1、移植水域的生態條件。第一、凡移植的水域全年最低水溫在0℃以上至最高水溫38℃之間,最短生長期應在六個月以上,才有利于鲴魚正常生長。第二、有自然產卵繁殖的條件,即每年5-6月份水溫在20-28℃之間的時期,在這期間有自然降雨能產生徑流和外地引水形成水流沖擊范圍,在此范圍有利鲴魚自然產卵繁殖。第三、新移植的水域最好要有一定的餌料基礎,水質較肥,各類敵害類不宜過多,避免危害鲴魚魚卵、魚苗、影響移植效果。
2、移植的數量。要考慮移植水域的水面大小、餌料基礎、敵害魚類多少、資金實力和管理能力等綜合情況來確定移植數量。根據我們實踐,為了早受益,就移植魚花和大規格魚種分別提出以下參考數:一般水面在1千畝-1萬畝-10萬畝范圍內的,視水面大小,每畝分別可移植魚花500-3000尾;移植大規格(7-15厘米)冬片或春片魚種,每畝分別可投放100-200;如水質較肥又投餌施肥的,投放的數量還可適當增多。
3、魚苗運輸工具。鲴魚移植要根據運輸路程、數量及運輸時間來選擇運輸工具。根據我們的經驗,短途運輸:50-100公里,移植量一次50萬尾左右的可選擇乘機公共汽車;路程在100-300公里的中程運輸,一次運魚苗數量在100萬尾以下,可以乘火車,數量在200萬以上最好選擇用汽車專運;長途運輸:500-100公里以上范圍,一次運輸數量在500萬以上,運輸時間宜控制在24小時之內,可選擇飛機托運或包機專運。以上移植均彩雙層氧氣袋再加包饈沖氧運輸,每袋裝魚花數量約10萬尾,裝大規格魚種約500-1000尾。
4、移植的時間與應掌握的水溫。①移植的時間。魚花在春季的4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重點在5月份;大規格魚種(7-15厘米)在冬季至次年春季運輸,時間在當年11月至次年3月。②移植的水溫,魚花移植應掌握在春季20-28℃之間進行,當氣溫大于30℃以上,要考慮降溫和選擇陰天或晚上運輸。冬春片的水溫宜在2-15℃之間運輸,大于20℃也要考慮降溫。③魚苗產地與新移植水域,兩地水溫溫差在移植期間不得大于10℃。④魚苗移植到終點,要將裝魚苗的氧氣袋放在水面泡20分鐘左右,以均衡溫差,待兩地水溫溫差在2℃以下時,才能將魚苗袋打開,緩慢投入新的水域。⑤每次每袋充氧的運輸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超過此時間的途中需再加氧。
5、要選擇移植投放點。魚苗移植可采取專養漁池培育魚苗,經數月培育成大規格魚苗魚種后再投入水庫湖泊;也可采取將移植魚苗(魚花)直接接入大中水域的方法,實踐結果,后者比前者效果更好。凡采用后種方法的,魚苗投入地點必須是餌料比較豐富,水質較肥的庫尾、庫灣、庫邊,透明度不大于0.7米,水深在1-3米的淺水區,有水草的地方更好,一次投入魚苗數量較大的,要分多處均勻投放。
6、移植效果檢查。魚花一般投入3個月后,規格可達到10-15厘米,體重30-50克,在年底魚苗規格達到1000克左右,移植大規格魚種一般在年底可達到300克左右,說明魚苗移植初見成效。第二年年底鲴魚達到500克左右并有一定數量,第三年5-6月份,發現有鲴魚集群產卵活動,7-8月發現有大量小魚苗,以上充分說明鲴魚移植也完全獲得成功。
7、其它水域的探討。黃河水含砂量多渾濁;青海湖及沿海區水中含鹽多,大西北溫度底,冰凍期長,以上地區能否移植馴化成功,現正在探索試驗之中,我們歡迎有志人力大力配合共同探討,我們也可免費提供部分魚苗進行試驗。
8、移植效益。移植鲴魚是一項經濟效益較高的新技術,只要正確掌握與大膽實踐,一般在2-3年內可取得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凡移植的大中水域,在不增加任何餌料的情況下每畝可增產鲴魚20公斤左右,每畝增收200元左右,如移植大中沿水域,實行投餌施肥精養與半精養的,每畝可增產鲴魚50公斤左右,每畝新增收和800元左右。
二、鲴魚養殖技術
鲴魚是生活在中底層魚類,它的鰓耙排列官,濾食性極強,腸相當長,是體長的10倍,消化力極強,故生長速度較快。它的餌料在天然水域主要以固著藻類,有機碎屑,腐泥等為主。但隨著生態環境的變化和養殖方法不同,它的飼料又有所改變。魚苗階段的餌料與四大家魚相似,如實行專養,餌料更廣泛,各種水生生物,人畜糞肥,腐泥,動物下腳料以及糠、麥夫、配合飼料、膨化顆飼料等都非常喜食,因而很通適合混養與精養。
1、培育魚苗魚種
培養魚苗應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為發花階段,時間約20-30天,魚苗規格可達到3厘米以上。第二階段為育大規格魚種,時間一般在3個月左右,育種規格可達到12厘米左右。所育魚種池要求魚池規格整齊,最大水深可達2.5米,并有良好的排灌設施,交通方便,便于管理。
1)魚花培育。池塘面積不易過大,一般在0.5-2畝,池水深0.5-1米。水質要肥,投放魚花數量25萬尾/畝,前期餌料為蛋黃、豆漿、中期為三等粉、米糠、粉狀菜枯等中精飼料,一般經20-30天可達到厘米左右的夏花。
2)魚種培育。池塘育種面積在2-10畝,池水深1-2.5米,前期池水深1米,中后期上升至2米以上,投放數量:主養的,每畝投放寸尾以上的夏花1.5-2萬尾,水質培育與平常投餌及日常管理均與培育四大家魚相似,一般經3個朋養殖,每尾規格可達到12厘米左右;混養的,每畝投放夏花1000尾左右,在不增加任何餌料情況下,三個月后可達到12厘米左右。魚苗出池前3-4天,必須擂池或拉網鍛煉,以增強體質,便于操作,為以后的調運魚苗可減少死亡,提高成活率。
3)魚苗質量標準:要求體質健壯,規格整齊,無病無傷,活潑有力,長途運輸,成活率要保證在95%以上。
2、成魚養殖
1)池塘混養。在每畝水面放養其它主養魚類后,視池塘水質的肥瘦與餌料豐欠,每畝搭配規格10厘米左右的大規格魚種300尾左右,在不斷拉餌料的情況下,到年底每尾規格可達到250-350克,每畝可新增產1000kg左右。餌料比較充足的池塘,每畝可投放400尾左右,年底每畝規格可達350-500克,每畝可增加鲴魚250斤左右。
2)池塘專養。以鲴魚為主體魚,專投餌精養,一般畝平投放規格15厘米左右的大魚種1000尾,在施足底肥、培肥水質的情況下,每畝蛋白含量在255以上的膨化或顆粒飼料2000斤,到年底規格可達到1斤左右。畝平可增產鲴魚1000斤,再加上搭配混養,畝平可產魚1500斤以上。
3)中小水面養殖。對于水面在100—2000畝的中小水庫、湖泊、啞河可以實行混養或專養,對于餌料不足和未新投餌的水域畝平投放12厘米以上大規格魚種100-200尾,對于餌料比較充足又新增投餌施肥的水域,畝平投放大規格魚種200-300尾,一般在年底可達到2500—500克左右,每畝可增產100-150斤。
4)網箱養殖。網箱規格在4×5米,面積約20平方米,每只網箱可以投放大規格魚種(16厘米以上)1000尾左右的,網箱底板為平板,可堆放有機質與混合飼料,再投放膨化或顆粒飼料2000斤左右,經四個月的養殖,鲴魚規格可達到0.8斤以上,每一個網箱可產鲴魚900斤左右。
3、養殖效益
養殖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池塘與大中水面混養或套養,一種是池塘與網箱專養,兩種形式的效益都比較高,分析如下:
1)混養。不需要專用飼料,主要利用天然餌料和養殖其它魚類未吃完的殘渣剩餌及腐泥,不需要飼料成本,只有魚種開支;祓B和套養的一般畝平投大規格魚種200-300尾,按平均數250尾計算(每尾規格9-12厘米,售價分別為0.2-0.3/尾)。一般養殖到年底每尾規格可達到300-400克,每畝可增產鲴魚150-200斤,每斤,售價8元,每畝可增收100-1500元,除去魚種成本30-50元,再考慮其它成本30-50元,合計60-100元,每畝可獲利800-1500元。
2)專養。用池塘和網箱專養的,其特點,產量高,需專用飼料與魚種的量大,成本相對多一點,效益也比較高。池塘專養,每畝投魚種1000尾,網箱養殖,每只網箱投魚種1000尾;魚種規格要大,要求在16厘米以上。需專用池塘和每只網箱增產每尾規格在400-500克的鲴魚約900斤左右,每斤售價8元,每畝池塘與每只網箱總收入可達到7200元,除去魚種開支300元(按每尾0.3元),飼料成本2700元(每噸2700元),其它成本約200元,合計成本開支共約3200元,每畝池塘與每只網箱可獲利約2400元,純利潤70%以上。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