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0年,孝感市孝南區致力發展規模型、特色型、品牌型漁業,全面提升孝南水產業發展水平,全面促進全區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抓技術培訓,促漁民養殖技術再上新臺階。 孝南區水產局把漁業科技培訓工作作為重要抓手,全力推進全區漁業生產順利開局。今年入春來該局以“春訓活動”為平臺,成立了以副局長唐育清為首的水產專家技術組,積極搭建為漁民服務的橋梁,并通過培訓積極向漁民推介漁業科技示范入戶十大主推技術以及小龍蝦野生寄養、蝦蟹混養、魚藕共生、魚鱉混養,種青養魚等生態養殖模式,努力倡導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漁業養殖理念。全年計劃舉辦科技培訓班24期,培訓漁業8600人次,現已舉辦培訓班13期,培訓漁民4800人次,發放技術資料12000份。 抓“兩魚一蝦”,促特色漁業養殖再上新臺階。該區在抓漁業特色養殖發展方向上,重抓鱷魚,胭脂魚和小龍蝦養殖。一是該區某公司已養殖尼羅鱷、灣鱷、邏羅鱷2萬條,龜鱉30萬只,今年將在此基礎上擴大鱷龜養殖面積;二是省水產局良種試驗站與野豬湖養殖場共同人工繁育的長江胭脂魚經過半年試養,喜獲成功。該區今年將擴大范圍推行人工飼養;三是以怡盛公司為依托,帶動全區小龍蝦養殖,現已發展小龍蝦養殖4萬余畝。 抓科技興漁,促全區漁業產量再上新臺階。該局以促進水產科技進步為出發點,大力開展漁業科技入戶工程。一是加強技術培訓。一如既往地組織技術專班深入基層和各主要漁業基地進行現場幫扶指導;二是加強新模式的推廣。結合全區水產實際,確立了主推的五大漁業模式,即龍蝦養殖模式、螃蟹養殖模式、鱖魚養殖模式、網箱養鱔模式和休閑漁業模式;三是加強養殖示范。以“兩場一所”為依托,積極開展名特優品種的養殖示范和推廣。水科所60畝精養池專門進行名特優品種的示范養殖,王母湖漁場和野豬湖養殖場在新品種的示范養殖上采取漁場+漁戶的形式進行,目前兩場共發展合作水面150畝,有5戶承包者參入,試養有胭脂魚、鱖魚、黃顙和斑點叉尾鮰四個品種,各項工作開展順利。 抓健康養殖,促水產品質量安全再上新臺階。為進一步提高全區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該區狠抓“四關”,一是抓無公害公產品養殖的宣傳關。以春季漁業培訓為載體,在全區范圍內對無公害操作技術和規程進行了廣泛宣傳;二是抓無公害投入品使用的指導關。由區水產部門深入重點漁區和漁業基地,現場指導漁戶示范用藥、投肥、規范投入品的使用;三是抓無公害產地申報的審查關。全區已獲無公害水產品產地認定面積16.5萬畝;四是抓好水產品質量安全全方位監管。制定詳實的質量全監管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明確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措施,努力營造生態健康養殖的濃厚氛圍,構筑質量安全的監管網絡。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