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今年4月期間大范圍發病,專家調查取樣結果:平沙死亡羅非魚排除鏈球菌感染
涉事知名苗場承諾免費補苗
自3月底開始,廣東珠海平沙羅非魚基地和海南文昌等地,陸續發生新入塘羅非魚苗大規模死亡事件,部分死魚有明顯的突眼、腹水癥狀,一度廣泛引起“鏈球菌病開始侵襲”的猜測。4月下旬,珠江水產研究所專家趕赴珠海平沙調查取樣,經過一段時間研究發現,從病魚的體表、肝、腦、腎、腸、脾等組織器官均可分離到多種形態的菌落,沒分離到鏈球菌。
而在這次死苗事件中,占平沙魚苗市場份額較高的魚苗企業寶路公司承諾給相關養殖戶補苗,到了5月初,珠海平沙很多養殖戶都已將死魚清除,準備重新放苗。
魚苗廣泛發病 個別塘死苗超八成
此次大范圍羅非魚死苗事件自3月底開始,主要發生在平沙和海南文昌一帶,病魚身體消瘦、發黑,有些有突眼、腹水癥狀,部分有爛尾、尾鰭兩側體表發白。
珠海平沙羅非魚基地辦公室主任廖春華告訴記者,基地約有養殖水面1萬畝,大多采取魚蝦混養模式,今年基地的羅非魚投苗時間主要集中在3月底到4月中上旬。當基地首次出現較大規模發病情況的時候,正值3月底4月初,當時基地的投苗量已經超過五成,隨后陸續又發現新病例。記者聽到不少養殖戶反映,發病魚苗多在7-8朝,投放后3-5天就發病,有的延遲到1周以后,發病持續時間較長,發病時間比往年明顯延長,癥狀有輕有重。
廖春華說,這次事件中,基地的羅非魚苗死亡率約15%,個別魚塘的死亡率達八成以上。“往年羅非魚投苗后也會出現發病死亡現象,一般死亡率只有5%,損失較小”。
目前,平沙羅非魚基地養殖戶使用的魚苗來自多家品牌苗場,但其中“寶路吉富”占了超過六成的份額,不少養殖戶反映,這次發病死亡的大多為該品牌魚苗。
對此,臺山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小衛表示,今年基地羅非魚苗發病死亡率確實比較高,經其公司初步調查統計,魚苗死亡率在10%左右。然而在記者走訪中,對于基地羅非魚苗的發病率則眾說紛紜,“兩三成”、“六七成”的說法都有一定范圍的流傳。
檢測未見鏈球菌 致病原無法確定
4月22日,平珠江水產研究所盧邁新研究員和鄧國成研究員到基地調研,并采集多口池塘的患病羅非魚樣本。
日前,記者得到檢測結果:通過實驗室鏡檢,未發現寄生蟲感染(可能與養殖戶剛使用了殺蟲藥物有關),對病原體進行分離與鑒定,從病魚的體表、肝、腦、腎、腸、脾等組織器官均可分離到多種形態的菌落,但沒分離到鏈球菌。同時采用浸泡方式(苗種規格小,不宜進行注射感染),對與病魚規格大小相近的健康羅非魚苗種進行多次人工回歸感染實驗,實驗顯示,健康魚無死亡現象,因此不能確定致病原。
盧邁新研究員表示,采集病魚樣本時,可能已過發病高峰期,也即此時采集的樣本分離到的細菌株毒力較弱,不足以對健康魚致病。另外,用于回歸感染的健康魚苗來自珠江水產研究所羅非魚選育基地,與平沙基地發病的羅非魚品種不是同一個來源,前者比后者是否具有更強的抗病力,還有待證實。
鄧小衛告訴記者,第一次發現病害的時候是3月31日,后來發的幾批苗中,也有部分批次的魚苗出現了發病情況,由于該期間天氣變化頻繁,天氣忽冷忽熱,酸雨頻繁,因此不排除天氣因素的影響,
鄧小衛還補充,今年平沙的情況很特殊,同一批次的魚苗發送到平沙以外的外圍養殖區,如廣州、肇慶等地,均未有與平沙類似的病情發生。臺山寶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員表示,發病可能與放早苗有關,近年來為了搶早上市,養殖戶投苗時間越來越早。今年天氣不穩定,但養殖戶還是堅持要放早苗,容易造成病害發生。
公司免費補苗 按損失量核定數量
據廖春華介紹,病害發生后不久,基地羅非魚辦公室和寶路公司就著手補苗工作,通過養殖戶上報、基地羅非魚辦公室核實的方法,確定需要補苗的數量。鄧小衛透露,根據死亡損失程度的大小,多數補苗比例在投放量的1成左右,多的達到到6-7成,全部免費。
“這是我們公司首次破例進行較大規模的免費補苗”,鄧小衛告訴記者,他們從與基地長期合作的角度出發,考慮養殖戶的利益和不耽誤養殖計劃,決定此次的損失全部由公司承擔,只要養殖戶不將補的魚苗私自出賣,補苗數量就按基地辦公室核實的比例全數發放。預計補苗總量在100多萬尾,將在近期天氣穩定后陸續送到塘頭,到目前為止,已經補了一部分。補放的魚苗與前期投放的魚苗來源一樣,將由海南基地發水花到臺山基地標苗,大約標20天、達到7-8朝規格后,發送到養殖戶手中。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