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鱉鰓狀組織壞死癥
▲鱉鰓狀組織壞死癥
春夏交季,很容易發生甲魚鰓狀組織壞死癥和龜腸炎病,且一旦流行,極易形成暴發性疾病,難以治療。應從改善水環境、控制投餌、放養密度等方面積極預防
進入五月,野外池塘養殖的龜鱉結束了冬眠,開始進入到攝食和生長階段,而這段春夏交季階段很容易發生甲魚的鰓狀組織壞死癥和龜的腸炎病。這兩種疾病一旦流行,會很快形成暴發性疾病,且難以治療,因此做好預防工作十分重要。以下是筆者的一點防治經驗,僅供養殖戶因地制宜的參考應用。
一、鱉鰓狀組織壞死癥的主要癥狀與有效預防
鱉鰓狀組織壞死癥俗稱鱉鰓腺炎,由于鱉鰓狀組織是鱉在特定環境中除肺之外的主要呼吸器官,一旦發病流行就很難治療,死亡率多在50%以上,嚴重的幾乎全軍覆沒。
。ㄒ唬┝餍刑攸c與病癥
1、流行區域
鱉鰓狀組織壞死癥的流行地區,主要集中在華東和華南地區,如從2002年開始,浙江省的杭州、嘉興、湖州,安徽省的滁州、蕪湖,江蘇省的吳江、徐州、蘇州,廣東省的順德、佛山,海南省的文昌、萬寧、海口、三亞等地都先后發生暴發性流行。
2、流行季節
鱉鰓狀組織壞死癥的流行季節,華南地區多發生在3-6月與11-12月間,華東地區則為4-6月和10-11月間。
3、發病癥狀
病鱉先表現不安,反應遲鈍,頭頸后仰,口鼻噴水,并在水上直立拍水行走,俗稱“跳芭蕾”,嚴重的趴在食臺或池堤水邊死亡。而有的死后沉底,體內漲水后上浮水面。發病池基本停食,投餌率降到0.3%以下。病鱉體表體色無異常,病鱉有的口鼻出血沫,死時大多頭頸發軟或略腫脹,四肢伸開。
將病鱉解剖后發現,其肝膽大多無異常,腸道無食物,腸管內壁無明顯壞死癥狀,小腸內有的有水樣充血但無凝血,有的無血。鰓狀組織呈淡黃色或灰黃色細顆粒狀變性壞死、肺略氣腫、成熟雌雄性器官正常,雌性卵細胞發育正常。
4、與鱉赤、白板病的流行區別
鱉赤、白板病癥與鱉鰓狀組織壞死病癥相似,判斷時容易將兩者混淆。
鱉赤、白板病的流行季節為一年四季,其流行特點是天氣長期陰雨易暴發。而鱉鰓狀組織壞死癥對氣候的變化影響不大,即使是晴好天氣也會暴發。
鱉赤、白板病表現為突然停食,并在池邊漂游或集群,大多病鱉頭頸伸出水面后仰,并張嘴作喘氣狀,有的鼻孔出血或出氣泡,嚴重的有明顯的神經癥狀,故對環境變化異常敏感,稍一驚動迅速逃跑,不久就潛回池邊死亡。患鱉赤、白板病的病鱉體表白底板病呈蒼白色,紅板病底板呈暗紅色,有的全身腫脹。解剖病鱉可見局部腸道有壞死癥狀,紅底板病有腸凝血和充血,白板病腸空發白。肝臟大多充血并呈紫黑色,肝體指數大于正常,并伴有大量腹水。有的雄性生殖器脫出體外。
(二)鱉鰓狀組織壞死癥發病原因
1、 水環境惡化
池水環境惡化是暴發此病的主因之一。發病期間水呈土黃色泥漿狀,水體透明度為零。水體表面一層深黃色水華,味惡臭,水體溶解氧為零。水溫底層和表層溫差大,特別是后半夜,底層和表層呈高低逆反時,水體混濁度加重。
2、 養殖密度過高
由于放養時氣溫較低,鱉的規格也較小,而經過幾個月的飼養后,有的規格已超過放養時的1倍,所以密度大大超過常規要求。特別是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鱉的活動能力增強,給土底池塘水體惡化增加了因素。
3、 病原傳播
外來苗種不經過檢疫檢驗和消毒帶入病原也是發生該病的因素。還有外來動物也能帶入病原,如狗在吃過發病鱉場拋棄的病死鱉后到其它未發病的養鱉場就易傳入該病。
4、 養殖設施不全
池塘中無曬背和棲息場所也易發生該病。如在華南地區,同一個鱉場,在曬背和棲息條件較好又在池中種草的鱉池就不易發病。
。ㄈ╊A防措施
1、改善環境
由于該病的發生原因多由池水環境惡化造成,因此預防時應將改善水環境放在首位,改善水環境的具體措施有以下幾項:
降低水位適當換水
只要水不凍,即使在冬季也不需要很高的水位,一般華南地區可保持在30厘米左右,華東地區保持在40厘米左右就可,這樣上下層水體對流交換的速度會相對快些,也能使底層的有害氣體溢出。而有換水條件的地方還應適當換水,使水質保持活爽。
種好水草
養鱉的室外池塘種好水草是防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水草一般以水葫蘆、水浮蓮和水花生為好,并把草種養在池邊離岸1米處較好。如廣東綠卡養殖公司幾年來在池中種好水草后很少發生病害。
定期潑灑生石灰
由于排泄量大,所以養鱉水體大多呈酸性,一般pH都會在6左右,而這對喜歡pH在7-8之間微堿性水體生活的甲魚來說很不合適,所以要求每15天每立方米水體潑灑50克生石灰調節池水pH。
2、控制投餌
過量投餌是造成水體敗壞的原因之一,一些養殖場因飼料臺設在池底,又不及時檢查當餐的吃食情況,投餌憑感覺和經驗,造成大量飼料腐敗變質污染水體。所以要控制飼料的投喂量,一般成鱉階段應控制在體重的3%左右。并根據前一天當餐的吃食情況靈活調整。
3、完善設施
有關鱉喜曬背的習性和作用已人人皆知,但一些地方養殖池塘很大,卻不在池中設一個曬背臺,鱉只好在雜草叢生的池坡上曬背,爬上爬下時把泥土帶入池塘,把池水搞混。有的池塘池坡很陡,甲魚無曬背的地方,只好在池邊爬行,使池水渾濁。所以我們要求養殖池塘應設池水總面積5%的曬背臺。
4、科學制定放養密度
通過多年的實踐,一般土池塘養殖密度以1平方米不超過1只為好。
。ㄋ模┓e極治療
1、潑灑消毒
發病池每隔6天用二氧化氯以治療量的2倍連潑3天,控制病原。
2、內服治療
內服藥物中西藥相結合,也主要應用在投餌率不低于0.5%的鱉池。用頭孢拉定和慶大霉素各50%以日投干料的1%添加,共喂5天。用中藥,配方為甘草10%、三七10%、黃芩20%、柴胡20%、魚腥草25%、三葉青15%,從發病日開始每天給土池投喂,用量為當日干飼料量的2%,共喂15天。
治療期間應及時撈出死亡的甲魚并應深埋處理。
二、龜腸炎病主要癥狀與預防
龜腸炎病也有叫腐腸病、爛腸病,是一種易引起暴發的傳染性疾病。
。ㄒ唬┎∫虿“Y
1、病因
多為飼料變質特別是飼料原料中魚粉的變質,或飼料中有刺激性物質損傷腸道引發感染所致,特別是有些地區長期投喂冰鮮海魚,就極易發生這種疾病。而暴發則因發病初期沒有及時控制或隔離病龜,特別是飼料在水下投喂的養龜場,因飼料質量不好時,會有大量變質的剩餌分解于水中使水質很快惡化,就極易引起疾病暴發。此外,已有此病的龜種混養使龜互相感染也易引起此病。
2、病癥
病龜無任何外部癥狀,先是吃食減少繼而停食,不久后大多趴于食臺或池角陰避處,可見泄殖孔流血。幾天后如發現群體吃食量明顯減少,可視為暴發病的先兆。
病龜解剖可見腸粘膜充血,有的腸壁嚴重潰瘍,嚴重的后腸呈淡黃色變性壞死。特別嚴重的伴有肝變和腹水。
(二)主動預防
1、投喂優質飼料
要投喂質量可靠的優質飼料,絕對不投喂變質或質量不好的飼料。特別是冰鮮小魚一定要化透后清洗干凈后再投喂,而且數量要控制在總飼料量的30%左右。因為冰鮮海魚極易攜帶病原生物,同時冰鮮中的組織胺也會引發龜疾病。
2、定期投喂藥餌
每月定期投喂添加比例為干飼料量0.5%大蒜素的飼料連續投喂10天,或用中藥穿心蓮、魚腥草、甘草各25%,焦山楂15%、三七10%合劑,按每日干飼料量5%的比例煎汁拌入飼料中連喂7天。
3、調節好池塘水環境
調節好池塘水水質,室內應適當換新水。室外池塘應用生石灰每20天用每立方米水體50克潑灑調節。
(三)積極治療
1、發現有病后應立即停喂有質量問題的飼料,調換新鮮的優質飼料。
2、能吃食的投喂慶大霉素,飼料量的0.5%添加,連喂5天。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病害防治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