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2010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出口貿易呈現較大幅度增長。進出口總量158.7萬噸,進出口總額40.86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2%和29%。其中出口量67.1萬噸,出口額26.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1.7%和24.9%;進口量91.6萬噸,進口額14.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37.5%。貿易順差12.05億美元。
一、出口形勢明顯趨暖,但各月環比波動依然較大
自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水產品單月出口額連續3個月同比增幅超過20%,3月份雖未能延續這種大幅上漲的態勢,但仍然保持增長。但各月間出口量額環比波動依然較大,今年前三個月我國水產品出口量分別為28.4萬噸、19.2萬噸和19.5萬噸,出口額分別為11.1億美元、7.5億美元和7.8億美元,需警惕大起大落。
二、一般貿易出口恢復較快,主要產品出口均大幅增長
一季度水產品一般貿易出口量45.05萬噸,出口額17.9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4%和36.2%。其中,對蝦、貝類、羅非魚、鰻魚、大黃魚和斑點叉尾鮰等名優養殖水產品仍是一般貿易主要出口品種,一季度其出口量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見表1)。除羅非魚外,其他幾個主要品種出口單價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而羅非魚出口單價繼續下降,激烈的價格競爭使得養殖戶和加工出口企業利潤持續下滑。
表1:一般貿易主要出口品種 數量:萬噸;金額:億美元

三、加工貿易轉型步伐加快,進料加工貿易比重進一步增加
一季度水產品來進料加工貿易出口量20.09萬噸,出口額8.5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7.2%和6.2%,來進料加工出口額占水產品出口總額的32.2%,比上年同期減少7個百分點。但是加工貿易轉型步伐明顯加快,進料加工貿易所占比重進一步增加。今年一季度水產品進料加工出口量16.77萬噸,出口額6.2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16.17%和14.6%;同期來料加工出口量5.31萬噸,出口額2.33億美元,同比分別減少13.8%和11.1%。從進口也可以看出相同的趨勢,一季度進料加工進口量24.1萬噸,同比增長24.4%,而來料加工進口量7.4萬噸,同比減少10.5%。進料加工比例的進一步提高說明我國加工出口企業已經不滿足于只賺取微薄的加工費,而是更加注重產品的自主品牌,變被動為主動,國際競爭能力有所提高。
四、國際市場需求回升,主要出口市場形勢普遍好轉
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主要水產品消費市場需求逐漸回升,我國水產品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額也均有所增長。今年一季度,我國水產品對日、美、歐、韓等傳統市場出口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對韓國出口出現大幅度恢復性增長,出口額同比增長48.68%,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正是韓國受金融危機沖擊最嚴重的時期,韓國經濟不景氣及韓幣大幅貶值導致我對韓出口銳減。另外,我國水產品對香港、東盟和臺灣等市場出口也呈現不同幅度的增長,其中,海峽兩岸經貿交流的進一步加強促進了水產品對臺出口的持續增加,一季度對臺灣地區水產品出口額同比增長124.9%。
表2:主要出口市場 數量:萬噸;金額:億美元

五、國內食用水產品進口大幅增加,魚粉進口量減額增
一季度我國水產品進口量91.58萬噸,進口額14.4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6%和37.49%。其中來進料加工原料進口量31.54萬噸,進口額5.3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3.95%和19.35%。魚粉進口量23.70萬噸,同比減少10.78%,進口額3.43億美元,同比增長41.83%。供國內消費的水產品進口量36.34萬噸,進口額5.59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47.22%和57.87%。供國內消費水產品進口的大幅增加說明國際生產商更加注重我國內市場開發,如挪威政府和其業界連續多年在我主要城市開展三文魚宣傳推介活動;加拿大駐華使館和加拿大農業食品部也從去年起加大了中國市場開拓力度,已連續舉辦多場海鮮推介活動,這些活動效果明顯,如一季度我國從挪威進口三文魚產品1823.1萬美元,同比增長106.7%。進口的大幅增加也反映出我國內水產品消費市場仍有較大潛力,我們應借鑒這些市場開拓經驗,在繼續鞏固和開拓國際市場的同時加大國內市場開拓力度。
我國水產品主要進口國家和地區仍為俄羅斯、秘魯、東盟、美國、智利、挪威和日本(見表3)。其中秘魯和智利是我國魚粉主要進口市場,受資源情況及智利地震等因素影響,一季度魚粉進口量呈現負增長,但由于價格大幅上漲,出現量減額增的現象。
表3:主要進口國家和地區 數量:萬噸;金額:億美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