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剛剛為本地定海灣丁香魚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福建連江縣,希望以此為契機,增強水產品企業的名牌意識,引導其在丁香魚、海帶、鮑魚、蝦皮等特色水產品上爭創名牌,提高產品附加值。
為推進地理標志產品申報和保護,連江縣質監局協助縣政府制定并出臺了《連江縣創建地理標志產品三年滾動計劃實施方案》,連江縣政府為此還專門撥款10萬元。
水產品是連江縣傳統支柱產業。該縣海產資源豐富,有500多種海洋魚類,其中經濟魚類100多種。近幾年來,連江縣水產品產量一直位居福建省第一、全國第二;水產業產值達70多億元。其中,鮑魚養殖達12億元;海帶產量占全國銷量2/3,產值達9億元;丁香魚出口占國內同類產品一半以上,產值近兩億元。
連江縣水產業的發展道路并非一帆風順。發展初期,這里的水產養殖增長方式粗獷,產量急速上升后又出現了積壓現象。由于水產保鮮技術要求高,多數養殖戶都不具備相關條件,導致水產價格急跌,市場一度陷入了混亂。2005年,連江縣政府提出了發展海洋經濟的戰略構想,決定加快海峽西岸水產加工基地建設,著力發展水產品精深加工,優化水產業結構,實現由水產大縣向水產強縣的轉變。該縣縣委、縣政府把發展水產加工業作為提升連江水產業、建設海洋強縣的突破口,先后培育壯大了百洋公司、天源公司、官塢海洋公司等一批規模大、帶動力強的水產加工企業。為扶持水產行業發展,連江縣委、縣政府還出臺了《關于扶持重點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參與制定行業標準、獲得名牌產品或質量獎稱號的企業給予獎勵。去年,連江縣質監局推薦日興水產等6家企業申報福建名牌產品。同時,該局還與連江縣政府簽訂了共同建設福建省水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協議,以此提升本地水產品品質。
目前,連江縣水產養殖生產方式已實現了明顯轉變,從散戶小規模養殖走向了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養殖,并向精深加工方向發展,養殖及加工技術均實現了突破。如在鮑魚加工上,連江縣在國內首創即食鮑魚技術,產品可在常溫下保持一年半不變質,解決了鮑魚季節性銷售的難題。福州日興水產食品有限公司還在鮑魚深加工上下工夫,率先將鮑魚做成壽司切片出口日本,比單純出售鮑魚成品多收入近一倍。官塢海洋開發有限公司從日本東京引進了海帶精加工生產線,開發出了熟干海帶等新產品。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