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這幾天,洲泉鎮湘溪水產養殖戶董建發正把一批批溫室大棚里的沼蝦移放到外塘養殖。與往年不同,今年他的沼蝦養殖放棄了往年用鍋爐燒煤加溫的措施,而是運用了時下最流行的“低碳經濟”,把兩臺10千瓦的空調裝進了溫室大棚,不僅減少了廢氣排放,還可以每天節省成本300多元。
記者在董建發的沼蝦養殖塘看到,兩臺空調外機、兩塊散熱板和幾根用來循環的銅管就組成了一個蝦塘加溫系統。“利用空調里的氟里昂產生熱變效應,經過鋪設的銅管和散熱板散發熱量,給蝦塘的水加溫,加溫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可以循環使用。”
往年,董建發都是采取鍋爐燒煤的措施來加溫的,但隨著煤價的上漲,一個溫室大棚每天的加溫成本在500元左右,而采用了空調加溫后,只需要130多元,達到了節能增效的目的。董建發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蝦苗的生長規律,給水塘加溫的時間通常要持續一個月左右,照現在這個電費和煤價來算,可以省下萬把塊錢。”
張建國是洲泉湘溪水產合作社的社長,從事水產養殖已多年了。以前也一直是通過用鍋爐燒煤的方法給水塘加溫。但是燒煤總會存在火災、中毒等安全隱患,而且去年以來煤價不斷上漲,養殖成本也隨之增加。張建國突發奇想,可不可以用空調代替鍋爐?與董建發等幾名水產養殖戶商量后,決定先搞試點。
于是,董建發在自家一個面積約2畝的大棚水塘里進行了改造,原本每天要燒500公斤左右的煤,現在200度電就可以解決,兩者差價在300元左右。更重要的是,使用空調加溫,真正實現低碳養殖。記者在網上查詢得知,1噸煤燃燒后排放的二氧化碳為2620千克,也就是說,張建國突發奇想的這個“新發明”,使董建發的大棚溫室蝦塘每天可少排放二氧化碳1310千克。
據了解,改造這樣一個溫室大棚的加溫系統,成本在1萬元左右,目前該創新還只是洲泉湘溪水產合作社的一個試點,不過已經得到了眾多養殖戶的認可,明年預計將有1000畝的水產養殖面積會采用空調加溫技術。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