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小龍蝦繁殖遇“瓶頸”
小龍蝦繁殖有困難欲研究“催生術”
小龍蝦變身“蝦貴貴”后,還有無恢復“平民”身份的可能?昨日,市農業局水產處副處長祝松青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如果小龍蝦規模化人工繁殖的“瓶頸”得以突破,這種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記者了解到,原先在湖泊溝渠無人問津的小龍蝦,自從變成餐桌美食后,年復一年的的捕撈,使野生小龍蝦資源日益減少。5年前,我市開始向潛江取經,嘗試利用低產稻田養蝦,發展小龍蝦產業,幫助農民增收致富。據市農業局統計,截至去年底,全市包括稻田養蝦、池塘養蝦等各種模式在內,小龍蝦養殖總面積已達19萬畝,年產小龍蝦1.9萬噸。
但漢產小龍蝦是否已能夠自給自足,祝松青稱:還很難說。
他介紹,經過連續幾年的技術推廣,蝦農已基本掌握小龍蝦的養殖技術,但在具體操作上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過,從今年起,我市將把推廣小龍蝦養殖技術的重點,轉向種苗繁殖技術的研究與探索。如果制約小龍蝦產業發展的種苗繁殖“瓶頸”被突破,小龍蝦的產量勢必猛增,到時,武漢的蝦源會更豐富,蝦價理性下跌并非沒有可能。
武漢小龍蝦協會陳忠生則認為,小龍蝦的生長與氣候等因素關系密切。去年,武漢小龍蝦蝦源不足,供不應求;而今年,自給自足還有余。由于今年氣溫偏低,小龍蝦的成熟期比往年推遲了大約20天。再過一段時間,小龍蝦大量上市,蝦價可能會有一定程度下跌。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