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在嵐山頭街道,直接或間接從事漁業的人數達2萬人左右,幾乎達到了全街道總人口的一半。
在漁業產業發展過程中,該街道逐漸實現了由依賴資源向利用資源、由“單打獨斗”向“規模發展”、由粗加工向精細化、由“原生態”向“科技化”的轉變,在此過程中,科技支撐的力量進一步顯現。
積極與中科院海洋研究所進行產學研合作,開發淺海高效生態增殖養殖技術已在此取得明顯成效:在前三島海域建成的1000畝增養殖技術開發示范區內,投放人工漁礁60處,底播海參1000萬頭,養殖生物成活率提高22%,增殖種類的回捕率提高35%,養殖產量提高20%,經濟效益提高26%。
在街道黨委的扶持下,一批起點高、規模大、效益好的外向型龍頭企業被培植起來,有力推進了優勢產品向優勢企業集中、優勢企業向優勢產業和優勢區域集聚。以海洋水產品和仿生食品加工為主攻方向的67家水產加工企業,在2009年創下了總產值1.76億元、出口創匯3930萬美元的斐然成績。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