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死了多少魚?”“還有喂料嗎?”“這魚病怎么就治不好了呢?”近日來,在珠海平沙羅非魚基地,隨著第二次魚苗發病死亡高峰期的到來,養殖戶們都在談論死魚的話題。據養殖戶反映,出現發病死魚的大多是投放了臺山寶路吉富(以下簡稱寶路)魚苗的魚塘,該品牌魚苗發病率甚高,不論是剛補不久的小苗,還是已經養了一個多月的大苗,尤其以平沙鎮前鋒八隊的發病死魚情況最為嚴重。
大小魚苗無一幸免
5月26日早上,當記者見到前鋒八隊的阿強(化名)時,他正在撈死魚。阿強告訴記者,自從5月17日以來,他每天都要撈幾百條死魚,死魚大的有五六錢重、小的也才下苗10天左右。“天天死魚天天撈,現在都撈煩了”,說到這里,阿強干脆一屁股坐在塘基上,抽起煙來。
阿強有2口魚塘,4月6日共投了3.4萬尾寶路魚苗,除在養殖初期有少量死苗外,其他一切表現正常,并且幸運地逃過了基地內出現的第一次死苗劫難。養到5月中旬,魚苗多已達到21尾/斤的規格,本想著可以順利養成,不想災難卻在補苗后降臨。
阿強回憶,大約在5月中旬的時候,寶路公司給他補了1000尾魚苗。沒想到在補苗后兩三天,小苗就開始死亡,接著同一口塘的大苗出現死亡,不久后,另一口魚塘的大苗也不停死去。現在,兩口塘幸存的魚苗加起來還不到原來投苗量的一半。突如其來的變故,讓阿強頓時傻了眼,他很懷疑魚苗本身有問題。
在平沙基地,阿強的遭遇并不是孤例。那些在3月底4月初幸運避險的養殖戶,在這一次的死魚潮中,大多損傷慘重,他們比第一批“中招”的人,經濟損失要大得多。“2塘魚苗養了一個多月,光飼料錢就花了4000多元”,東風六隊的老黃說道,加上魚苗、電費、人工等,損失金額接近萬元。魚養得越多、越大,損失越重。
此外,也有養殖戶是補幾次苗,就“中招”幾次。前鋒八隊的老張有兩口塘在4月12日第一次下苗4萬尾,放苗后兩三天就開始有少量死魚,半個月后,進入死魚高峰期;因為死魚數量大,在5月初和5月中旬分別補了5000尾和2萬尾魚苗;不料,兩次補苗后,魚苗都還是照樣發病死亡。現在,老張已經失去了信心。
“這段時間以來,死的魚太多了”,前鋒八隊的林姨告訴記者,每天早上出水渠里都倒著很多死魚,看塘的狗吃魚都吃膩了,魚塘周圍的電線上也都停滿了吃死魚的鳥。
病害嚴重,已經放棄用藥
在平沙基地,沿著窄窄的村道,兩旁布滿了大大小小的各色漁藥店,但是這段時間以來,這里的漁藥店生意卻大不如往年。
“現在幾乎沒有什么生意”,前鋒七隊一家漁藥店老板告訴記者,最近本應是漁藥用得比較多的時候。今年盡管魚苗病害嚴重,但漁藥生意卻沒有跟著好起來,前段時間消毒藥物賣得比較多,比如二氧化氯和聚維酮碘,但近幾天以來,很少人來買藥,生意慘淡。“病情發展到了現在這個地步,我們已經不建議養殖戶用藥了”,他表示,現在就算用藥,也是治標不治本的,只能控制一時,但最終都是浪費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漁藥店老板和技術員均表示,今年的羅非魚苗病害他們都看不明白,以前魚有病的時候,用點藥就能治好,但是今年不管什么方法都試過,就是沒有治療效果,到現在,他們已經基本放棄了繼續醫治魚病,“希望專家能找到發病的原因”。
據了解,此次發病死亡的魚苗病征大多表現為爛尾、爛身、掉鱗、腹水、紅眼、爛鰓,體表有出血點,鰭條基部和鰓蓋充血,肛門紅腫,個別魚苗有凸眼癥狀,解剖后可見膽腫大、腸道空且積水。近期死亡的大多是達到兩三指大小的大苗,也有部分小苗。“現在來我店里的養殖戶也不買藥,這里成了發牢騷茶館”,前鋒八隊一家漁藥店老板說。
當地飼料銷量減少五成
受此次羅非魚苗病害影響的不僅僅是漁藥店,飼料店也一樣。
“同期飼料銷量至少減少五成”,前鋒八隊奧特飼料直銷店王老板告訴記者,今年和去年的客戶群基本沒變,去年4月和5月,單月銷量分別達到118噸和200多噸,而今年4月單月銷量只有38噸, “今年5月都不知道有沒有100噸”,飼料銷量下滑很厲害。去年,他每隔2-3天就要跟飼料廠拉一次料,每次都拉20-30噸;現在,拉一次料要好多天才能賣完。
他還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吃料開始上量的時候,養殖戶每拉一次料都是50包,現在最多也是拉10包、8包,銷售速度明顯減緩。而且,以前這個時候都吃2號、3號料了,今年還是在吃1號、2號料,一些死魚厲害的養殖戶,每天的投喂量還不足1包或者已經停料不喂了。
前鋒八隊另一家飼料店老板亦表示,今年飼料銷量將大減,年前跟廠家簽訂的合同目標恐怕完成不了,到目前為止,今年5月銷量不足40噸,僅為去年同期的1/4。
據了解,在平沙基地,養殖戶買飼料養魚,一般是先預付2-3成飼料款,之后由飼料店全程支持養成,等到賣魚的時候,再將剩余的飼料款付清,養殖戶和飼料店的合作關系一般都比較穩定。往年飼料店都愿意賒料給養殖戶,兩者相安無事。然而今年病害嚴重,有些飼料店已經在考慮是否該繼續賒料給病死魚養殖戶。
死魚原因未對外公布
發生這種事情,養殖戶最關心的就是善后方案,為此,一些損失較為嚴重的養殖戶曾多次到基地辦公室“討說法”。對此,基地辦公室工作人員,只能一邊安撫養殖戶,一邊聯系寶路公司和水產專家,從中周旋,希望能夠給出較為滿意的答復。
5月25日,在基地辦公室工作人員、寶路公司代表和養殖戶代表在場的情況下,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水生經濟動物研究所李安興教授,對發病嚴重的魚塘進行了現場采樣,采集樣品將被帶回實驗室進行細菌培養等一系列研究。
“補苗?不敢要了”,現在養殖戶對補苗的方案已失去信心,記者采訪時有不少人表示,眼看就要到6月,就算補苗也已經趕不上養殖季節,何況魚苗的質量還是未知數,萬一再出現死魚,那不是又瞎折騰了嗎?“最怕長到8-9兩才死,那就虧大了,一年到頭等于白做”。也有不少養殖戶表示,希望寶路公司能補錢給他們,“只補苗錢和飼料錢就夠了”。
6月1日,記者聯系了李安興教授,李安興表示,對采集回來的死魚樣本進行了細菌培養,未發現細菌,也沒有發現寄生蟲,死魚的原因不明,未有書面報告。而6月2日,記者聯系了平沙羅非魚辦公室和臺山寶路公司,這兩方負責人都稱自己還不知情。
據了解,經過4-5月的雨水天氣,全省各地投放的羅非魚苗都有發病死亡現象,爛鰭、爛身、掉鱗、爛鰓和長水霉現象較多,也涉及多個品牌魚苗。有業內人士表示,現在環境污染厲害,那段時間雨水的酸度較高,很可能是導致死魚的主因;寶路魚苗在平沙基地占的比例較高,所以顯得情況很嚴重;該品牌魚苗在茂名地區的情況比較穩定,平沙發病較多可能和長途運輸導致魚苗受損有關。
評論列表 | |||||||
|
發表評論 |
咨詢:0779-2029779
隨時,隨地,伴你身邊!
圖文推薦
最新漁藥新聞
今日要聞
熱點推薦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