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從5月底開始死魚(本報6月2日、3日報道)到昨天,已有10多天,環保部門提取水樣已過去一個多星期,“大桶盤”的養殖戶還天天在等待水樣檢測結果。上周末零零星星撈起水面上的死魚之后,他們認為,即便有幸存的魚,那也已經所剩無幾。沒為魚塘投保的他們,希望知道死魚的真相。
前些天,養殖戶高海洋他們在環保和漁政部門兩頭跑,期待這兩個部門能給出令他們信服的說法。
環保部門是6月1日提取“大桶盤”水域水樣的。但幾乎天天去環保部門打聽結果的老高,直到昨天下午還不知道,他等待的檢測結果早就已經出來了。“提取水樣兩天之后就有了結果。”市環保局直屬分局的有關人員告訴記者。
這位工作人員說,檢測結果顯示,水樣中溶解氧含量較低,這是導致死魚的直接原因。水樣中的重金屬含量沒有超標。而重金屬含量,正是衡量是否有工業廢水污染的一項指標。
市環保局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分析:“能引起水中缺氧的原因很多,低氣壓、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中的耗氧物、水生生物耗氧、淤泥氧化耗氧等都可能導致缺氧。”因此,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大桶盤”缺氧,至今沒有定論。
但記者將檢測結果和上述說法告訴老高時,他拒絕相信:“沒有污染,怎么會缺氧,即便天氣、水生物耗氧等原因造成缺氧,怎么幾乎所有魚都會死?”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