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寧夏大米家族再添新丁,不施化肥、不施農藥的蟹田米,以優質的品質受到加工企業的追捧,收購價高于市場價1.2元,以每公斤25元左右的價格賣出,大受消費者青睞。
2009年,寧夏引進稻蟹生態種養技術,將種植業與養殖業巧妙地結合,在水稻與河蟹互利共生的生態環境中和科學管理措施下進行立體種養實驗1000畝,畝均產 “蟹田稻”550公斤,產“稻田蟹”25公斤,純利潤1000元以上,實現了1+1=5的喜人成效,即:水稻+水產=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食品安全+農民增收+企業增效。
據了解,在“稻蟹”共生體系中,河蟹的生長活動,達到為稻田除草、滅蟲、疏松土壤和施肥的作用,使蟹田土壤中有機成分得到充分利用,其排泄物又成為水稻生長所需的有機肥料,水稻在整個生長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激素、人工添加劑等化學物質和轉基因技術,實現了綠色、生態種植,生產的水稻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和粗蛋白等營養物質。“蟹田米”推上市場后便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和好評,供不應求。2009年,寧夏生產的1000畝以優質水稻品種“寧粳27號”、“843”為代表的“蟹田稻”全部被回鄉米業、塞外香、興唐米業等糧食加工企業以每公斤高于市場價1.2元的價格收購。
寧夏引黃灌區有100多萬畝水稻,具有發展稻田養蟹的資源優勢。自治區政府立足資源優勢,做出大力發展適水產業的戰略決策,要求3年內實現適水產業規模、效益翻一番的目標,到2012年,全區適水產業面積達到100萬畝,其中稻田養蟹達到20萬畝。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