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5月24日上午,湖北省黃梅縣孔垅鎮泥鰍養殖戶周志清泥鰍繁育基地里,幾百萬尾泥鰍苗正在水泥育苗池內歡快地上竄下潛,水泥池邊周志清和他的工人們正忙著照料他們剛繁育出的泥鰍苗,這標志著黃梅縣首次成功突破了泥鰍人工繁育苗種技術難關,至此,黃梅泥鰍產業跨出了關鍵性的第一步。
黃梅縣是全省26個水產大縣之一,有著豐富的水域資源,發展水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常規的水產品己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了,發展名特優水產養殖業就成了廣大水產養殖業主的首選。
近幾年,泥鰍因其獨特的營養保健作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小泥鰍孕育著大產業,但由于天然苗種供應的嚴重不足,制約了黃梅縣泥鰍產業的規模化發展。短缺就意味著商機,從事水產業20余年的黃梅縣孔垅鎮人周志清,自2009年起就開始了人工繁育泥鰍的探索,他多次到安徽、天津等地學習泥鰍人工繁育技術,并于2009年7月從天津引進了50萬尾優質泥鰍種苗開始了自繁自育的摸索,經過近一年的學習和實踐,他基本掌握了泥鰍人工繁育和養殖技術。2010年新年伊始,他便開始了泥鰍人工繁育基地建設,先后共投入資金300余萬元,蓋了占地500平方工廠式繁育棚一座,興建改造養鰍池10口共計100畝。并于5 月8 日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泥鰍人工繁殖工作,為了確保萬無一失,第一次人工繁育他還是聘請了天津的師傅來實地指導,5 月10日,功夫不負有心人,他一年多的努力終于見到了實效了,第一批3000萬尾泥鰍苗終于破膜而出了,周志清看到了依靠小泥鰍創造大產業的希望。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