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一提到放牧,許多人都會想到內蒙古的茫茫大草原,不過今后在寧波的周邊海域同樣可以“放牧”海洋生物啦!記者昨天從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從今年開始的10年里,我市將在周邊海域建設6個各具特色的海洋牧場,從而緩解漁業資源衰退、漁場“荒漠化”等問題。
“就像趕著成群牛羊到廣闊的草原上放牧那樣,把海洋中的各類魚聚集在一起,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讓魚兒在海洋牧場里無憂無慮地生活、繁殖。”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陳員祥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海洋牧場的景象。
陳員祥說,海洋牧場對于海洋魚類來說就像人類住進現代化高樓大廈,只不過這種“高樓大廈”是人工魚礁,把通過清洗改造的報廢漁船和水泥框架式單體等堆放在海底,微小的海洋生物和海藻就會附在上面,從而給魚類提供豐富的食物。
從2004年開始,我市先后在漁山列島東北側海域、象山港白石山附近海域投放了7000多立方米的人工魚礁。由于人工魚礁投放后在一定范圍內強制性限制作業,從而為魚類提供一個棲息、避敵和攝食的場所,區域內漁業資源量回升明顯。此外,我市還在象山港、韭山列島、漁山列島等海域累計放流中國對蝦1億3千萬尾,大黃魚、黑鯛、梭魚、烏賊、梭子蟹等魚苗2000多萬尾(只)。2009年,我市又在漁山海域先后放養了鮑魚、海參等珍貴魚類苗種1.6萬多頭,通過試驗觀察,投放后的鮑魚、海參生長良好。
“國內像大連獐子島等地通過海洋牧場建設取得了巨大經濟效益,而寧波同樣也具備了海洋牧場建設的各種基本條件。”寧波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處處長陳錫剛說,通過多年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魚礁投放,寧波建設海洋牧場可謂是水到渠成。
據了解,我市目前初步擬選象山港、漁山列島、韭山列島以及盤池山島、檀頭山島、南田島三個島嶼附近海域,并準備按照各自區位條件和自然基礎建設風格各異的海洋牧場。其中,象山港因其資源條件和區位優勢,各項基礎工作比較完備,在海洋牧場建設中將首先進行試驗、建設。
鏈接:海洋牧場建設效益多多
所謂“海洋牧場”,就是在某一海域內,為了有計劃地培育和管理漁業資源而設置的人工養殖基地。
寧波海域地處長江口和杭州灣南側,處在多種海流的交匯處,銜接舟山漁場、大目洋漁場和漁山漁場,是漁業資源最豐富的海區之一。但隨著海洋污染的加劇和過度捕撈,我市海洋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專家認為,建設海洋牧場是保護海洋環境、恢復和增殖漁業資源的最好手段,不僅有顯著的生態環境效益,也有很好的經濟社會效益:它有利于減緩近岸海域富營養化狀況。建設海洋牧場還可以恢復漁業資源,修復生態平衡。還有利于我市沿海漁業產業結構調整。另外,海洋牧場建設會有明顯的經濟效益。根據國內外的研究成果,1m3魚礁漁場比未投礁的一般漁場,平均每年可增加10公斤漁獲量。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