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提醒:市海洋與漁業局表示,目前,大連市的水產品是安全的,市民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市海洋與漁業局也提醒市民,近期不要采集、食用大孤山半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巖礁、灘涂上野生的貽貝、牡蠣、螺類等水產品。
昨天,大連市海洋與漁業局舉行“大連市‘7·16’事故海域附近漁業生產和水產品質量安全相關情況通報會”,會議指出,大連的海域面積為2.9萬平方公里,本次受油污影響的面積為50平方公里;而養殖區域面積為500萬畝,此次污染涉及的水產養殖區域為零。遼寧省水產研究院、大連海洋大學、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的相關專家應邀出席了此次會議。
水產品:可放心食用
市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李俊介紹說,此次事故發生地位于大連新港,根據監測情況,油污主要導致大、小窯灣、大連灣附近海域及周邊岸線受到影響。該海域及周邊地區是大連的臨港工業區,已劃為海面禁養區。自2006年起,市政府先后投入20多億資金,累計清理海上養殖20多萬畝,目前主要污染海域沒有養殖浮筏生產。
另外,6月1日起至9月1日,大連市進入海上休漁期,其間禁止一切海上捕撈作業,因此,該海域目前也沒有捕撈產品上市。市海洋與漁業局方面表示,目前,大連的養殖海域主要在黃海北路、長?h及渤海海域,目前市場上銷售的雜色蛤、扇貝、牡蠣、海參、對蝦等養殖品種主要來自長海縣、莊河、瓦房店以及南方部分省市。
記者獲悉,事故發生后,市海洋與漁業局于7月18日下發了應對海上油污影響的緊急通知,提出應對措施,要求相關縣區做好防油污準備。 22日起,在事發地及附近海域設立了13個監測點,對海水水質、海底沉積物和附近海域的水產品進行了監測。監測結果表明,事故對周邊海域的漁業生產沒有造成影響。
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漁業資源研究室研究員董婧介紹說,調查顯示,被污染的區域并不是大宗魚類的產卵地。在該區域,只有少量的地方品種進行產卵,因此,對于未來魚類的產量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
市海洋與漁業局表示,目前,大連市的水產品是安全的,市民可以放心食用。不過,市海洋與漁業局也提醒市民,近期不要采集、食用大孤山半島及其附近海域的巖礁、灘涂上野生的貽貝、牡蠣、螺類等水產品。
海水浴場:每天都有相關監測
大連海洋大學科學生命與技術學院教授周瑋介紹說,7月16日事故發生時,正趕上死訊(小潮汛),即海水流動很弱、潮汐流動很小,同時,大連前段時間大多吹南風(東南風),因此泄漏的石油大多集中在了大、小窯灣、大連灣等港灣地區。盡管目前金石灘等海水浴場有一定的油污存在,但這些油一般集中在了岸線上。目前,對于油污的清理工作正在積極開展中。遼寧省海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譚克非表示,大連近段時間的天氣狀況對于漏油的回收非常有利,而且,采用人工物理的收集方式,要遠遠好于化學的清理方式。
大連市海洋與漁業環境監測中心、農業部漁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大連)副站長于勇表示,事故發生后,監測中心共設置了35個監測站點。本月23日的監測結果顯示,91%的站點超標,而到28日,監測顯示,只有30%的站點超標。目前,大連所有開放的浴場,每天都有相關的監測,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
據悉,目前國家已啟動了“7·16”事故海洋生態影響評估,將對該海域的環境及生態系統進行調查。市海洋與漁業局方面也表示,其已經制定了《大連市應對7·16事故漁業水質環境與水產品質量安全監控方案》,并正在開展跟蹤監測。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