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中國宮廷金魚世家第八代傳人、朝陽區黑莊戶鄉大魯店村人李春生一邊看著眼前飄逸的觀賞魚,一邊驕傲地對記者說:“黑莊戶鄉處于朝陽區東南部,介于五環、六環之間,作為朝陽區的東南門戶,黑莊戶鄉擁有200多年宮廷金魚養殖歷史的人文產業優勢。”
因為大魯店地區地勢低洼,鹽堿、水分較多,不適宜大面積種植農業作物,卻為養殖水生動植物提供了便利。利用盆池飼養金魚供奉朝廷,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80年代至90年代,技術演變為效益,觀賞魚養殖突破了大面積土坑塘養殖場地和魚病防治的難關,形成了一套適合本地的成熟技術,榮獲朝陽區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星火科技二等獎,品種逐漸增多,效益更加明顯,規模越做越大,不僅銷往國內十幾個省市,還遠銷日本、德國、新加坡、意大利國家。
1999年,黑莊戶鄉觀賞魚養殖發展中心成立,地點在大魯店一村。中心現有5600平方米的交易大廳、近800平方米的科研樓、8棟日光溫室、30000余平方米的高標準露天養魚池、占地40畝的紅蟲生產線和暫養池以及11000平方米的現代化觀賞魚繁育場。全地區實現養殖水面5081畝,養殖戶500多家,安排勞動力就業1500余人,年產量約11040萬尾,收入5438萬元,創匯203萬美元。觀賞魚產業成為黑莊戶地區解決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的重點產業支柱。同時,小小的魚兒也“孕育”了村里的許多“大能人”,大魯店三村村民張金生,不但自己帶頭學技術,還積極向全村其他40多戶養殖戶介紹經驗、傳授新技術,幫助他們提高養殖技能,他本人獲得市級科技模范示范戶稱號。
目前他們正在朝著實行現代法人制度,實現觀賞魚產業化的發展道路前進。
南方漁網編輯:裴冰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