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針對近期沿江地區因強降雨造成洪澇災害,網箱養鱔遭受重創的情況。近日,安徽省農委漁業局組織省水產研究所專家,針對性地制定了水災后網箱養鱔七條技術管理措施,下發各地,指導生產救災。
一是及時修補塘提:大水退后,如發現原有的塘堤被大水沖塌,應及時修補,保證網箱養鱔正常水位,以免影響日后正常網箱養殖生產。
二是全面檢查網箱:首先,對養殖設置的網箱進行一次全面徹底的檢查,觀察網箱被水沖位移的位置和網衣受損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給予糾正或修補。
三是清洗網衣:大水過后,應對網箱養鱔池塘的漂浮異物全面徹底清理,對網衣上附著泥土或水藻用刷子等小心刷洗,保證網箱養鱔正常水體交換。
四是消毒水體:選用外用消毒劑,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維酮碘等,對網箱養殖水體進行一次徹底消毒。
五是分箱或并箱:要對自己網箱里黃鱔的數量作一次認真準確的檢查,對箱體內的黃鱔數量做到胸中有數。根據箱體內黃鱔的數量采取相應措施。如發現鱔魚的數量損失不大,可通過分箱的辦法使每箱放養的黃鱔大體相當;若鱔魚的數量損失較大,可通過并箱的辦法把黃鱔集中到相應的網箱中飼養。分箱或并箱會對鱔魚產生應激反應,造成攝食下降。因此,要選擇在晴好天氣的中午進行分箱。切不可在下雨或降溫時進行。另外,分箱或并箱前要停食1天,提前準備好工具,操作要快、輕,一般2~6天可恢復正常。
六是加強網箱水草管理:通過移植培育,在網箱中放置水草,以水花生最為適宜,其覆蓋面積應占網箱面積的2/3 ~ 9/10,這樣可避光納涼、凈化水質,為黃鱔的生長棲息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大水過后,可能發現水草生長不理想或落葉嚴重,可用適量尿素、過磷酸鈣追肥。
七是補放苗種:選擇晴好天氣放苗,放苗后如遇陰雨天氣可潑灑泡騰VC,降低黃鱔應激反應。已馴食成功的黃鱔,應加強投喂、管理,做好疾病的預防。農歷七月至九月底,由于該段時間放苗生長期短,氣溫也不穩定,一般不以當年上市或生長增重為目的,主要是解決第二年苗種來源問題或暫養至冬季以獲取季節差價為目的。所以,此階段要根據當地、當時的苗種價格,選擇合適規格的苗種進行收苗,放養到閑置的網箱。密度可適當提高至1.5千克/平方米,此密度在養殖過程中不需要分箱,一般提倡一次放好,避免分箱操作。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