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日前,豐都冷水魚生產掘到第一桶金,試出產虹鱒魚1000多公斤,產值4萬余元。
未來三年,豐都將按照“科學養殖、開發產品、休閑娛樂、探索科研”的發展思路,圍繞建設西南最大的冷水魚生產基地、冷水魚食品加工基地、西南大學科研教學實習基地的目標,著力打造“九龍鱒”冷水魚品牌,實現年產量300噸,努力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發展冷水漁業有較大市場潛力
冷水漁業由于受資源條件限制,發展十分有限,目前除南川、武隆有冷水魚之外,我市其它地方還沒有,冷水漁業尚未形成產業,本地產品較少。
然而,我市有著較大的市場需求,每年從外地調進的冷水魚水產品達6000多噸,且售價高,一般在60元/公斤以上,隨著人們消費水平和意識的提高,市場需求量還將不斷上漲,發展冷水漁業有較大的市場潛力。
豐都縣暨龍鎮九龍泉村上壩村,冷水資源豐富,地表河流,水系發達,水量充足,徑流總量大,平均每秒徑流量為1立方米/秒,溪水清澈見底。全年平均氣溫16-17℃,最高水溫不超過20℃,平均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為7.6,氨氮含量為0.005毫克/升,特別適宜冷水魚類生長。
2600萬元打造冷水魚養殖基地
2008年,豐都投資100多萬元,在該縣暨龍鎮九龍泉村上壩村打造冷水魚養殖基地。基地在建設中租用農民土地,農民可到基地打工。
該基地于2008年4月開工建設,2009年1月完成一期主體工程,一期工程占地10畝,現已完成了項目規劃設計、攔河壩、引水渠、排水渠、飼料房和50口流水養殖魚池等建設任務。
今年3月,該縣引進重慶漢業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接管冷水魚養殖基地,并投資2500萬元開發實施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占地40畝。
重慶漢業特種水產養殖有限公司主管陳大華稱,今年4月,基地投放鱘魚苗4萬尾;今年5月,投放虹鱒魚苗5萬尾。
為打造有機水產品品牌,該縣從北京漢業科技有限公司引進了高檔魚飼料。該飼料經國家質量體系認證,喂養的魚供奧運會以及世博會使用。
同時,與西南大學食品加工系、重慶懷鄉食品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加工、包裝、文化宣傳等措施,對虹鱒魚進行食品加工開發,努力把冷水魚打造成豐都旅游禮品及食品。
冷水魚養殖社會效益顯著
隨著冷水魚養殖基地的逐步建成,當地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據暨龍鎮組織委員陳應德介紹,利用低產田建設流水養魚池,減小了地表徑流,同時利用淤積在河床的沙和卵石,筑成防洪堤,降低了洪災和濕害,減輕了水土流失,有效地避免和減少了自然災害的發生,保護和提高了耕地的生產能力。
推廣新品種、新技術后,將徹底解決長規魚種在該地區生長慢的難題,充分利用冷水資源,提高經濟效益。
陳應德給筆者算了一筆經濟賬:按每畝池塘增產150公斤,冷水魚30元/公斤計算,每畝可增加產值4500元,扣除增加的生產成本2500元/畝,每畝增加純收入2000元。流水養魚池因用的是河灘地,原經濟價值低,按流水養魚池畝產3噸魚計算,經改造后,每畝產值9萬元,扣除生產成本7萬元/畝,其純收入可達2萬元。
九龍泉村3社鄧錫懷告訴筆者,他家被基地租用了4分地,每年能得到300元左右的租金,現在,他長年在基地打工,每年能掙8000多元。
目前,該基地為附近農民提供長年就業崗位3個,而且每年還可為附近農民提供500多個臨時就業崗位。
“等基地二期工程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實現產值2000余萬元,提供就業崗位200多個。”陳大華說。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