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鄂州市大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探索養殖新模式,激活了鄂州經濟,鼓起了水產養殖戶的錢袋子。截止目前,全市特色水產養殖面積突破24.7萬畝,同比增長25.7%。
近年來,鄂州市探索出“精養魚池畝產噸魚,特色養殖畝收萬元”的“噸魚萬元”特色水產養殖模式,重點推廣鱸魚、鱖魚、南美白對蝦、小龍蝦等特色品種養殖,積極推行仿生態養鱉、團頭魴標準化養殖、湖泊伊樂藻生態養蟹、套養胭脂魚水庫生態鳡鲌養殖、青魚專養、黃顙魚專養等十大健康生態高效養殖模式。
在推行特色水產養殖過程中,鄂州市水產局連續三年組織養殖大戶到江蘇、廣東、浙江等地考察學習,并采用舉辦專題培訓班和現場示范等形式推進特色養殖,取得較好效果。鄂城區臨江鄉余湖村熊從新、華容鎮鐵張村陳楚明主養加州鱸畝產1200多斤,畝均獲利1.1萬元;杜山鎮柯營村李繼文等人魚鱉混養,畝產成鱉260斤,成魚600多斤,畝利超過萬元。
實踐中,特色水產養殖效益高于其它養殖業。常規養殖畝均利潤1967元,種青養殖畝均利潤1980元,網箱養鱔畝平7484余元,南美白對蝦、鱖魚、鱸魚和青魚等特色水產品專養畝收入可達10000元。
鄂州市為全力發展特色水產養殖,結合城鄉一體化建設,實施“扶持一個大戶,示范一片基地,帶動一方漁民,致富一方百姓”,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品”特色養殖,不定期聘請省級專家、市級養殖能手,到重點漁業鎮(鄉)、村舉辦特色養殖技術培訓班,并為漁民們提供苗種、飼料、肥料、病害防治等技術服務和信息服務,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養殖能人的積極性,形成市、區科技人員與養殖能手互動機制。
特色水產養殖正成為鄂州市新農村建設中活力效益最為明顯的農業產業。2009年,鄂州水產特色養殖面積8萬畝,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120元。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