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中國疾控中心給小龍蝦“判罪”以后,京城不少水產商戶都不再銷售小龍蝦。不僅如此,餐館小龍蝦的生意也是一落千丈。
中國疾控中心專家在南京對“龍蝦門”事件給出了最終結論,南京小龍蝦“橫紋肌溶解綜合征”患者所患為哈夫病,確實與食用小龍蝦有關。盡管專家表示,吃小龍蝦引發食物事故的幾率很小,但是京城不少食客仍然表示出擔憂。
海鮮市場 海鮮市場商戶停賣小龍蝦
“原來每天能賣200來斤,現在也就十來斤了。”晨剛海鮮市場一位商戶告訴記者。這位商戶告訴記者,銷售完了這批,他就不打算再繼續經營小龍蝦了。據悉,市場里跟這位商戶情況類似的還有很多。
“我昨天去市場里轉,就沒看到有賣小龍蝦的。”京深海鮮市場物業部姜經理告訴記者,雖然京深海鮮市場沒有強制禁售小龍蝦,但是已經沒有商戶銷售了。
他表示,這主要是由于在南京剛剛出現吃小龍蝦致病的消息后,市場里小龍蝦的生意遭到重創,原本每天能銷售上萬斤的小龍蝦,一下就驟減了8成。
“小龍蝦是鮮活產品,賣不動死了就是損失。”姜經理告訴記者,此前不少商戶已損失巨大,加之當時對此事還沒有定論,北京的消費者非常在意食品安全問題,小龍蝦長時間都沒有生意,于是干脆轉而銷售其他。
在立水橋海鮮市場,這里雖然還有商戶銷售,不過生意也大不如前,減少了至少4成。該市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市場對銷售小龍蝦的商戶要求非常嚴格,嚴格執行進貨的索票、索證制度,并加大了對剩余小龍蝦的檢測力度。
簋街 小龍蝦讓道恐會慢慢消失
算得上北京吃小龍蝦集中地的簋街,商家們著實感受到了“蝦”難賣。
“今天我們店的小龍蝦銷售下降得厲害,減少近7成。”昨晚,花家怡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小龍蝦被判“有罪”后,自家的生意受到巨大影響。
另外,記者了解到,簋街一些經營小龍蝦的餐館以往每天賣出七八十斤,這已經遠不如前兩年。但南京事件爆發后,現在最多一天能賣四五十斤,又減少了4成。
簋街多家餐館的老板表示,現在的簋街已不再是小龍蝦的地盤,有的改請蝸牛當道,另外梭邊魚和傳統火鍋都遠勝小龍蝦的往日風光。“如果沒人敢吃,小龍蝦這道菜慢慢就消失了。”一餐館老板說。
背景新聞
上個月,有媒體曝出“南京多人疑因食用小龍蝦致肌肉溶解”,本月7日,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研究所表示,綜合臨床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以及臨床會診意見表明,本次事件是與食用小龍蝦相關的極少數個體出現的一過性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屬于“哈夫”(Haff)病。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