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產門戶網報道 8月16日建湖縣上岡鎮的王成玉來電話反映,他養殖了5-6畝水面的黃顙魚,想養殖蚯蚓作為黃顙魚動物性飼料(蛋白質)減少黃顙魚的養殖成本。他問:蚯蚓養殖時應注意一些什么?養成的蚯蚓直接切斷投喂還是曬干粉碎后投喂好?
蚯蚓是陸生環節動物,常以糞便、有機廢物為食,喜陰暗潮濕環境。蚯蚓由于其富含蛋白質逐漸被養殖戶認識以及養殖,養成后一般直接或分段后作為雞、烏鱧、甲魚等動物的活性蛋白質飼料。但在目前生產中使用時,常將養成的蚯蚓曬干粉碎后添加在豬、雞等配合飼料中作蛋白質飼料,目前養殖的比較多的品種是太平2號蚯蚓。
記者從江蘇省淡水水產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蔡永祥處了解到,池塘混養黃顙魚時,其搶食能力比較差,不宜與搶食能力比較強的鯉魚、鯽魚混養,可少量補充投喂動物性飼料;池塘精養黃顙魚時,應投喂符合黃顙魚各個生長階段的高蛋白質顆粒飼料,如果投喂單一的動物性飼料如蚯蚓等會影響黃顙魚的體色以及生長速度。所以養成的蚯蚓可作為黃顙魚的蛋白質飼料添加在自配飼料中投喂。
蚯蚓養殖比較簡單,山東省鄒平縣漁技站的劉權、鄭淑英等人曾對蚯蚓養殖做過相關的研究,蚯蚓飼料有很多種,常見的有纖維飼料,如落葉、秸稈等。糞便飼料如各種動物的糞便;植物性飼料如爛瓜、果皮等;污泥性飼料如城市或工廠污水處理經脫水后的泥土。一般養殖幼蚯或成蚯的飼料配方為30%的纖維素飼料以及70%的糞便飼料、25%的植物性飼料、5%的木屑或肥土。
蚯蚓飼料應先進行發酵處理,以免產熱對蚯蚓生產有影響,蚯蚓飼料發酵時將各種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勻,疏松堆碼8-10天(溫度低可延長至15天左右)后將飼料翻開搗細,并重新疏松堆碼。水分缺少時加一些水,保證飼料含水量達到70%左右。一般翻堆間隔時間為8天、6天、4天、2天,4次翻堆后即可使用。當堆積的飼料溫度逐漸下降,顏色由青綠色變為黑褐色,質地疏松,無異味,且試放蚯蚓時,蚯蚓很快鉆入飼料時表明已發酵成熟。投喂飼料時應根據蚯蚓的品種、飼料成分、含水率及適口性而定,如一個0.3立方米的空間放養2克左右的蚯蚓400-500條,飼養3個月需要25-30公斤飼料。
近期,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的趙朝陽等通過多年的研究,在水產飼料上通過用蚯蚓漿、干蚯蚓、鮮蚯蚓等做試驗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研究人員發現用蚯蚓漿液作誘食物質可提高對蝦的攝食量、攝食次數及增重。在河蟹養殖試驗中發現利用添加了蚯蚓粉的飼料,比用其他誘食物質的飼料投喂的效果好,河蟹攝食量也有了較大的提高。此外蚯蚓粉作飼料添加劑被水產動物攝食后,其中所含有的抗逆因子可在水產動物體內發揮作用,使得水產動物體質增強,免疫力提高,起到一定的防病和抗病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在于傳播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觀點。本文不保證其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和有效性,本版文章的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并未經過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數據的準確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